第51章 批评又来51(2 / 2)

一边走着的时候,张宝成一边拿起《小说月报》,开始翻起来。

他其实平时只买《燕京文学》的,不过之前在单位的报纸上看过一个评论,夸了《小说月报》刊登的小说《少年派》,于是张宝成就买来看了。

结果,他觉得挺好看的,《少年派》的故事新奇有趣,他看了好几遍,于是这个月把新一期的《小说月报》也一并买了。

“咦?是陈家林?他这个月也有小说发表……驭风少年,这个名字倒是挺与众不同的……”

张宝成翻着目录,有点惊喜,《少年派》的作家居然写了新的小说,他迫不及待的就打开那一页看起来。

“嗯,刘成?这故事发生在大西北的一条小村子?”

张宝成慢慢往前走,嘴里嘟囔了一句。

这两年,伤痕文学大行其道,写的大多是有关于农村的事情。

这让他稍微有些失望,他想看陈家林写出不一样的东西,就像《少年派》那样的故事,而不是眼下这样的。

不过,既然已经开始,张宝成还是耐着性子,慢慢看下去。

“这个叫做刘成的孩子好像挺厉害,居然懂得那么多电学的知识……”

随着故事的进展,张宝成被紧凑的情节吸引,整个人彻底沉浸了进去。

就这么一边走,一边看,等到翻到小说的最后一页,张宝成猛地吐了一口气,很高兴的说:“真好,真好,这大概就是科学的力量吧!”

心情激荡下,正想着从头再看一遍,可等他抬头看了看周围,脸上顿时显出呆滞的表情,忍不住一拍脑门:“哎哟喂,这都走到地坛了!”

他家住西城呢。

……

《小说月报》新一期出来的第三天。

一篇名为《从“驭风少年”看陈家林的短板》的文章出现在《文学报》,作者仍然是那个之前批评过《少年派》的李京泽。

文章中,从一开篇就阐明了作者的观点,觉得《驭风少年》是一篇没有深度、也没有诚意的作品。

他认为陈家林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带着一点自以为是的随意性。

或是因为见识浅薄的极端自卑而生的极端反弹,又或是因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而缺乏足够的文学知识储备,以至于不能把故事中一些应该有的深度刻画出来。

说白了,就是说《驭风少年》的文学性不够,很多问题都知识一笔带过,没有深入描写。

同时的,这篇文章毫不遮掩的说陈家林是一个“浅薄”的作家,他的“浅薄”正随着越来越多的作品发表出来,展现在所有人的眼前,贻笑大方。

李京泽是这两年来比较活跃的文学批评家。

每个月基本上会有五到六篇批评文章发表出来。

可是自从上一次批评《少年派》,后来被《文艺报》的评论文章打脸,他这个月便没再发表过任何批评文章。

给人感觉就是一直在憋着劲儿,只等这一次的《驭风少年》,开个大的。

紧随其后,陆续又有几篇批评文章出来。

尽管没有李京泽的措辞这么激烈,可大致意思也是觉得《驭风少年》文学价值不高,并不是一篇好作品。

尤其相较于陈家林之前的《少年派》,差得有点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