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最美情感52(2 / 2)

《等车》是《燕京文学》这一期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并没有太多人注意到它。

如果不是冯木的评论文章,绝大多数人甚至都没发现,原来陈家林居然还在《燕京文学》发表了这么一篇小说。

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一个长篇,又在《燕京文学》发表了一个短篇……啧,算算时间,这才多久啊,就写了这么多东西。

普通人或许对这些有些迟钝,可是对于搞文学创作的人,这简直就是“细思极恐”的一件事情。

于是,很多人特地去找来《燕京文学》,读一读这篇能被大佬写评论文章夸奖的短篇小说《等车》。

不看不知道,一看之下……

是真好!

小说以一个很特别的角度切入到了故事中。

一开始并没有说明这就是一对父女,而从他们的对话,也并不像是相互认识的人。

感觉就是两个在车站等车的人,那么巧遇上了而已。

然后,就在他们的对话中,故事层层剥茧,一点一点的把他们的遭遇展现出来。

他们竟是一对父女,父亲因为阿巴阿巴的经历过磨难失智,女儿则在阿巴阿巴中失去丈夫,肚子里还怀着孩子……

最终,所有的事情全部汇聚在一起,引爆了那细腻的情感。

看完了这篇小说的人,没有不为之感动的。

或许,相较于那些因为人生的大苦大难而产生共情的故事,《等车》显得有点轻淡。

可是像《等车》这样的故事,却更接地气,令人感觉就发生在身边。

而且,整个故事的叙事方式,的确很有股子陈家林的风格。

仿佛从一开始就在故意给读者下圈套,明明是父女,却偏偏不说明,只以他们的对话切入。

这和《少年派》的童话最后反转,真有点异曲同工的意思。

故事的结局,温暖而充满希望,这也是陈家林的风格。

陈家林的三篇小说,即使是最近一直被人贬低的《驭风少年》,都延续着这样的风格。

不管喜欢不喜欢《驭风少年》,读完《等车》,都会被感动到,由衷的心生喜欢,想要再读。

于是乎,在很短的时间内,《等车》迅速获得了读者们的喜爱,并且开始快速传播开来。

……

不过这些情况,身为当事人的陈家林却并不知道。

反倒因为收到《小说月报》寄来的稿费单,他感到无比的欢欣鼓舞。

尽管马景海在来信上和他说,由于《小说月报》这一期已经排满,没办法把《另一只鞋子》放上去,只能放到下一期,对他说抱歉,可陈家林却根本没在意。

只要过稿就行,管你什么时候发。

而且稿费已经到手,这对陈家林来说就算货钱两讫,不拖不欠了。

嗯,十元每千字的稿费,一万八千多字,一共拿了一百九十。

不得不说,《小说月报》是真的爽快,从来都是多给,地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