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模仿丢鞋71(1 / 2)

挂断电话后,陈世聪心情非常好。

原本只是想着和陈家林保持联系,随口问问写作上的事情。

没想到这小子居然真的又开始写新作了,这实在有点出乎他的预想之外。

不是说去滨海写剧本去了吗?

怎么没两天回来,就又开始写新东西了?

短短几个月,已经连续写了《少年派》和《驭风少年》两个长篇,还有《等车》和《另一只鞋子》两个短篇。

这样的创作速度,都不能用快来形容,简直就是高速。

换做别的作家,一年能出五六个短篇,一个中篇就算不错的了,更不用说两三個月写那么多。

重要的是,陈家林不仅写得快,而且还写得好。

即使被不少人骂的《驭风少年》,其实陈世聪也觉得很不错,至少是个好故事。

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旺盛期,过了这个时期,创作的欲望和创作的质量都会下降。

陈家林还这么年轻,正常来说远远未到他最旺盛的创作期,如果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创作速度,真不知道将来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这小子……以后会是一名很大很大的作家吧?”

陈世聪心里默默地想着,竟有些期待起来。

这时候——

周燕如从门外快步走了进来,坐下后,开始提笔写起了什么。

陈世聪想了想,连忙站起来,准备和周燕如报备一声,告诉她陈家林又开始写新作的事情。

顺带的,他也想问问《等车》入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有没有什么新的消息。

尽管他也不对《等车》获奖抱什么希望,可心里总归还是想问问,只觉得万一要是获奖了呢?

走到周燕如的办公桌前,看见她正在写着信。

陈世聪到嘴的那句“老周”没喊出来。

平日里,编辑部里的人都喊周燕如“老周”。

对于这种称呼的方法,陈世聪也不知道是哪里传下来的风气,有人说是闫安那边传下来的,谁也说不清是哪里的章法。

反正一般有资历编辑,都会在姓氏前加一个“老”,表示尊重。

陈世聪在编辑部也会称呼周燕如“老周”,私底下打电话,他则喊“周大姐”。

周燕如这时候正在写信,是用毛笔写的。

这是老编辑们的作派,不只是《燕京文学》里的几个老编辑,即便如《人民文学》之类的编辑部,老编辑们依旧用毛笔写点评、写信。

陈世聪主要是毛笔字写不好,才用的钢笔。

看见周燕如正写信,他没敢打搅,准备等对方把信写完,自己再上前说话。

周燕如是编辑部最老资格的编辑,如今已经五十五了,可书桌上的稿子仍然堆得高高,是整个编辑部最多的。

她天天看,天天看不败,有时候看着她,真有种夙夜皆怛、身心交瘁的意思。

也正因此,陈世聪特别尊重周燕如,并以她作为自己的榜样。

好一会儿,周燕如终于写完信,抬起头来看见陈世聪,问道:“世聪,你有事?”

“是的,刚才我和陈家林通了电话……”

陈世聪连忙把陈家林通电话的细节说了一遍,尤其提了陈家林写新作的事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