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受到感悟81(1 / 2)

在沙发上坐下来后,杨墨开始和陈家林聊了起来。

陈家林有点心不在焉,因为穿到这个时代那么久,他还是第一次看见沙发,也第一次坐。

那沙发是布质的,和后世的沙发不太一样。

扶手是木头,凳脚也是木头,只有坐垫和背垫是软的,被布罩套着。

说真的,这沙发不像沙发,更像是普通椅子,垫上软垫,再套布罩,一切都带着手工打造的痕迹。

不过坐起来,还挺舒服。

作家都擅于观察,杨墨发现了陈家林的异样,想了想后笑着说:“这椅子的名字叫做沙发,是专门找人去家具厂订制,你大概是还没见过吧?”

陈家林笑了笑:“是没见过,第一次坐。”

“我的腰不好,腿上还有关节炎,所以坐着这样的椅子才舒服些。”

杨墨也不以为意,又笑着解释。

在她眼里,陈家林的年纪小,算是个半大孩子,看见新鲜东西,自然容易分神。

喝了口水,她又问:“我看过你的几篇作品,尤其喜欢你的两个短篇小说《等车》和《另一只鞋子》,比较起来,《等车》这个故事和情节的设计更巧妙,你能和我说说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吗?”

“其实公交车站的事情多得很,我就是自己想了点小花招,让故事变得有趣起来……”

陈家林想了想,就把自己当初忽悠顾长江的那一套说了出来。

“冲突来自于差异,期待来自于好奇,悬念来自于未知,转折来自于欺骗,反转来自于隐瞒……”

杨墨重复了一遍陈家林所说的这几句“口诀”似的东西,忍不住点头:“不错,不错,这几句话总结得好,看来你是有着自己创作的思路的,这很好,真的很好。”

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写作全凭感觉……也就是所谓的“灵感”,一路往下写。

能写成怎么样,作者本身也不知道。

可是真正写出来的人,都会有自己的创作思路。

他们会对自己要写的东西,有很明确的想法。

陈家林年纪还小,这种年纪的作家,很多都是靠着天赋在写作,算是一种对文字的直觉。

杨墨问出之前的问题,就是想看看陈家林究竟是不是也是这样。

可是现在听了陈家林的回答,才知道陈家林已经用最正确的姿态,走在了文学创作的这条路上。

陈世聪在一旁没怎么说话,这时候也赶紧把笔记本拿出来,笑着说:“这几句话说得真好,我要记一下。”

杨墨转过头,又对那个叫做杨瑕的小姑娘说:“怎么样,服气了吧?”

杨瑕不屑的撇了撇嘴,没有吭声。

杨墨回过头,冲陈家林说:“她知道你过来,今天特地早早就来家里等着了,就是想见见你。”

“见我?”

陈家林怔了一怔,朝小姑娘看了一眼。

杨瑕闻言脸一红,立即出声反驳:“杨奶奶你乱说什么,我才不是特地来看见他的。”

杨墨笑了笑,也不理她,只对陈家林说:“她也写了篇短篇小说,就发在了《燕京文学》第六期,在新人新作的栏目里,叫做《工业气压》。”

“哦,是这样啊,那很了不起。”

陈家林应了一句。

他这话也不算全是人情世故,这小姑娘的年纪不大,在这样的年纪就能在《燕京文学》这种全国性的文学期刊上发作品,即使是短篇,即使是新人新作栏目,也实属不易。

相比起来,张华还在招待所苦苦改稿呢,说是从前的废稿有一蛇皮袋子,此可见天赋这东西有多重要。

杨墨摇头:“她写的东西的确不错,不过和你一比起来,就差远了。”

哪有这么拉仇恨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