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捧起奖状87(1 / 2)

陈家林也舒舒服服的坐在位置上,听了一下台上领&导说的那“几句话”。

什么“百花齐放”、“精益求精”、“导人向善”、“扬清厉俗”……

这些成语丢了一堆,其实大概的意思就是现在国家鼓励所有形式的文化创作,他希望在场的作家们可以努力创作,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文联麾下管理着各种协会,作协是其中之一。

虽然领导现在是对着作家们说的这一番话,可其实如果换成戏剧协会、摄影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曲艺家协会……这番话都通用。

阿巴阿巴才刚结束,百废待兴,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还很单调。

尤其那么多的知青返城,发展文化事业对社&会稳&定有多作用,不言而喻。

上面这位说的这番话,显然就有这样的目的。

听了一会儿后,陈家林不想再听,窝在椅子上开始神游。

他来了燕京已有半个月,给家里发过一个电报。

大姐也给他回了一个电报,说是马景海又给他寄来了两笔稿费。

首先是《小说选刊》转载《少年派》和《驭风少年》,给了5块钱每千字的稿酬,百花那边凑个整数,一共是900块钱。

其次,《青年文学》转载《另一只鞋子》,同样给了5块钱每千字,大概是18块钱。

所以,这两笔稿费加起来,一共是918块钱。

陈家林收到电报后挺高兴的,已经发表过的稿子,能够再次创收,当然是好事。

不过他也明白,并不是每一篇作品都能这样。

只有发表后反响大的作品,才会获得别家期刊的转载,尤其像是《小说选刊》这样的选刊。

选刊和文学期刊不大一样。

它们不自己约稿,只挑选各家期刊中好的作品,进行转载。

譬如《小说选刊》,就属于选刊杂志。

《小说月报》其实也是选刊,不过他们偶尔会有自己约稿的作者,所以有点特别。

转载的稿酬当然比期刊约稿的稿酬要低很多,不过胜在可以重复获得稿酬,只要转载的期刊足够多,那稿酬就会源源不断。

陈家林这下算是尝到了转载的“甜头”,不禁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慎重选题,尽量写些好故事,这样才能细水长流。

然后——

过了今天的颁奖会,其实就可以打道回家了。

不过在回家之前,他还准备去见一见林乐莉。

林乐莉迁离江城后,搬到了燕京。

之前通信过几回,陈家林有林乐莉的地址。

他把林乐莉寄给他签名的杂志都带来了,想着亲自送到林乐莉的手里。

开小差的时间过得特别快……

不一会儿,领&导终于把他的那“几句话”讲完,颁奖会正式进入主题。

主持颁奖会的人是《人民文学》的现任主编张广年。

如果说哪个期刊是国内文学期刊第一刊,就目前来说,肯定是《收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