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1 / 2)

飞机到上海之后,打开手机就看到,晓雯回复我说她在上海。

晓雯问我有没有空见面,这必须有。

这时候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周星驰和张曼玉在电影在《家有喜事》中的台词“意不意外,惊不惊喜!”这里一定不能用问号,这是周星驰的幽默方式,表象看似是问题,实际上说的是答案。翻译过来就是:意外吧,惊喜吧!

其实,我交了听课的钱,晓雯就知道了,不光是知道了时间,连在哪里听课,在哪里订酒店,哪个航班都一清二楚。领队是一点不拉的都告诉了晓雯。

居然就这么巧合,晓雯也在这个时间来了上海。

我并没有按照领队他们的安排预定酒店。我出差去外地有自己的习惯,就是到了目的地才找酒店。要先看酒店的装修是不是新,才考虑要不要住。这也是经验,有时候明明定了不错的酒店,入住的时候发现已经是很多年前的装修,包括被子枕头也会比较旧。最怕的是洗手间,年久的一般会有异味。

当然,这一次拒绝领队帮忙定酒店,还有一个原因,他们说两个人睡一间房,晚上要在酒店开分享会介绍大家互相认识,在房间也可以交流心得。我不喜欢和一个陌生的男人住一间房,领队也不会安排一个女孩子和我一起住吧。

我给领队说我在上海有朋友,我先去她家住。领队说你女朋友家在上海啊,我没有正面回答,算是默认了吧。后面发生的事,就这么应验了。还是说被上天什么神仙听到了,以为我是在许愿,就给我安排了。所以说不要乱说话,万一实现了呢。

我到了晓雯发给我的位置,酒店挺漂亮的,估计是五星级的吧。大门外面的喷泉在喷水,可能晚上的时候还会有灯光吧。

我在水池旁边就下了车,本来是可以开到门口的雨蓬底下的,那里有酒店的门童来开车门,帮你拿行李,如果行李多,他会推行李车给你送上楼。

这是很尴尬的,这每一项都是国外学过来的,但是有一点,该不该给小费呢。在欧美国家,你是必须给小费以示感谢,在国内,就是一个模糊地带,有人给有人不给,有些服务员收,有一些服务员不收。我常常为此苦恼,如果有办法,就直接拒绝他们为我服务。

在中西方对待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其实就是长期以来的所谓传统,没有对错,体现的人文是天壤之别。认知上的差别导致了直接的后果,我们认为服务员是领工资的,他们在做他们分内之事,没有必要另外对他们进行感谢和付费。而西方人认为有人帮了你,不讲对方的身份,不讲原因,都要表示感谢,而表示感谢的方式不是说说,而是用行动,用金钱表示。

在看电视剧《破产姐妹》的时候,常常被她们的幽默搞笑。但是很难理解的是,服务员居然可以和老板相互调侃,甚至是盛气凌人。和客人也是有无限的主动。其中就有嫌小费给少了,追客人讨要说法,导致客人的女朋友嫌弃这个男人。这个场面就是在说,不给小费或者给的特别少,就是怪胎,是无法被大多数人接受的。

这是不是价值观我们也不知道,最少是一种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

想一下,在我们的世界里,盛气凌人一定是老板,一定是客人。所以也不能都怪影视工作者,没有这么开放的生活,你让他怎么编也是编不出来的。故事是要社会的土壤有可能长出来的,编剧也不能胡编乱造。

更深一层是,强弱之间。我们听说了太多持强凌弱的事情,看到他们的生活居然可以以弱凌强,就会产生一种想要站起来的感觉,感觉腰上突然有了一丝来劲的冲动,耳朵边会传来,来自很遥远很遥远的声音,你们是我们的后代吗?是不是应该彻底的反思,我们怎么了?

我们的社会正在快速的趋向扁平化,每个人都按照一致的行为标准,在过系统化的生活。不用禁止夸张,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已经缺乏色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