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商业奇才38(1 / 2)

一个商业帝国的发生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发明一种立即被广泛使用的科技或者技术,大量的生产和销售。典型案例像诺贝尔的炸药、爱迪生的灯泡、乔布斯个人电脑,还有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

另一种就是靠资金,像联想、华为和万科等,都是在行业发展初期。拥有了从其他途径赚到的巨大资金做实力,在行业内高举高打,一举成为龙头。几大互联网公司,靠资金在行业内外进行垄断式发展模式,这些公司具有强大的资本储备和资金渠道,令其他业者望尘莫及。

雄厚的资金无疑是一个企业在行业初期最大的发动机和支撑。

黄光裕当然没有赶上,最初的那种在深圳发财的途径。京城也从来没有这种机会。

如果说企业的发展靠的是人才,这些人才会运用成功模式去规划自己企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造这种模式的黄光裕就是神才。以他当时能接触的社会资源和金融系统资源,没有那个讲商业运营的教授给他出方案,支过点子。所有的点子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他的成功在于,回避了所有走不通的融资渠道,开发性的把大型企业的资金吸收过来,为己所用。

黄光裕在创业的时候,没有优势只有劣势。他的家电小卖部能和哪个商场相比。

黄光裕之所以是神才,他是创造者,这套商业的游戏规则就是他自己创造的。他的资金来源不是谜,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秘密。

和其他行业的成功人士相比,黄光裕是干净的。

那时候最大的市场是家电市场,对于家电三大件的电视冰箱洗衣机。需求第一的是电视,所以也就形成了电视机生产独占鳌头,长虹、康佳、TCL在整个家电行业真的是遥遥领先。生产白色家电的海尔、美的、格力都是后起之秀。他们的崛起是白电超越黑电的事。

在国美之前,电视机都是在百货公司柜台里卖,没有专门的家电卖场。百货公司的模式是传统的,和其他商品一样,拿钱到厂家订货,卖货赚取差价做为利润。电视机的利润需要20%以上,才能盈利,百货公司也有经营成本。百货公司最大的亏损来自于,采购来之后,还没有卖出去,老产品已经过时被新产品超越。积压旧货的地方堆积如山。这些都需要进行成本分摊。

国美的模式是可以不要利润,要现金流。

对于生产厂家来说,卖出产品的利润不会太高,有10%利润已经很不错。

国美愿意用高过出厂价3%到5%的价钱进货,对于厂家来说是巨大的诱惑。当然国美有条件,一个月之后卖了货才给货款。这里面其实就隐藏了一条,产品过期厂家回收,更重要的一条,货品销售从利润驱动转移到了时间驱动。这是一次商业逻辑的彻底颠覆,是成功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