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哈马者村67(2 / 2)

所以只要是在这里的马路上经过,哪怕你没有下车,羊肉的香味和烤玉米的香味也会一起把你的胃口先吊起来。哪怕那些烟味不是你喜欢的,你也会想要跳下车,冲到火堆旁,对着还在火上的玉米说“来一个”,你会忘记了问“多少钱一个”。不过你不用担心,这里没有玉米是按一粒一粒卖的天价玉米。

山里的风从来都不是个乖孩子,它一定会乱窜。你看着烟吹向了别人,你张口准备笑,风会像老鼠见到猫一样,快速的转向,直接到你鼻子下面了吓得你不敢再有嘲笑别人的想法。

我每一次来都会先拿一根玉米。

很多人挑玉米会挑颗粒饱满的,那样量大,会觉得占便宜。

我挑玉米是挑好吃的,挑烤熟之后玉米粒有点皱的,说明这颗玉米更嫩,味道更好。谁叫我小时候经常烤玉米吃,那时候没有甜玉米。吃起来却是香甜无比,至今想起来都回味无穷。

那时候粮食不够吃。烤玉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玉米没有成熟的时候,借着割草,偷偷的摘别人家玉米藏在草下面。几个人跑到没有人去的很远的水井旁边的大坑,偷偷的烤。被抓住了,难免一顿揍。另一种是在玉米成熟之后,收玉米的时候,会发现一些又细又矮的玉米杆,藏在高大的玉米杆下面,委屈的一直病恹恹的。这种玉米杆先天就发育比较晚,结的玉米就还没有成熟。这些玉米棒上面的玉米粒不单是没有熟,而且也少,稀稀拉拉的。但是这种玉米粒没有其他玉米粒挤着,就长成了圆形,颗粒更大,更好吃,看起来扁平,更像衣服上圆盖的扣子。

当然玉米好吃也不能多吃,主角在后面。

看到里面又搭建了新棚子,我还是径直的去左手边顶头的一家,这是这里最早的一家卖羊肉的。

来半斤羊肉,再来一碗米线。

我应该一直以来都是饭桶,特别的能吃。这里的半斤就是我们说的一斤,昆明是讲公斤的,所以刚来的时候感觉东西好贵啊,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我每次来都先和做饭的大姐聊天。

她们总是喜欢我这样的客人,会说话,逗人开心。而且40岁左右的山区妇女,已经很少有人挑逗她们。她们也渴望我这样的帅哥,不是我夸自己,是她们这样说我。我也高兴,在热气腾腾的羊肉锅前面,相互赞扬对方是极其惬意的一件事。

她们开心,我就能吃到最好的羊腿肉。羊肉是要上称的不能多给,很明显的,大姐给我的薄荷叶子挑的是最嫩的,量也最多。

说到薄荷叶子,全国很少有地方像云南人一样喜欢这个。

在昆明过桥米线都配有薄荷叶子,连兰州拉面都有配,这才是真正的地方特色。

很可惜,过桥米线到了深圳,就没有配薄荷叶子,甚至连胡椒粉也没有。

在北方吃羊肉,主要吃绵羊肉。

绵羊要越冬,身上必须积攒肥肉和羊油,所以绵羊要吃肥的。

昆明的黑山羊生活在四季如春的地方,又要每天到上山跑来跑去的吃草,赶路,还要经常打架,腿部的肌肉非常的有弹性,而且这里的羊肉是连皮一起吃,很有嚼头。

反正我是一到昆明,就一定会想,什么时候去吃羊肉。这一定指的是来哈马者村吃羊肉,不是在路边随便扎个羊肉馆子。

还有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跑一趟的。

有,不过我不想告诉别人。这种东西是山里野生的,产量很小。我每次来都要带一大筐子走。

如果太多人知道了,可能我去的时候就没有了。

我当然可以自私一下,这都是吃货的小伎俩而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