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少年人高谈论天下(2 / 2)

说到这一点,倚靠在立柱边的袁子廷走过来拍了拍桌子,提醒众人“嘘,这个话题大家适可而止啊。”

然后众人仿佛才明白了什么的样子,又讨论起诸侯国来,讨论逐渐深入,四五个学生开始情绪激动地争论起来。

“淳、晋北、楚卫、离、下唐这五国,势力雄厚,野心勃勃,我看他们早晚会有一场大战。”赵元均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酒杯。

“元均你说得不错,但他们彼此为邻,互相制约,想要称霸东陆,谈何容易。”穆正行冷静地分析道。

“陈国虽然靠近帝都,有挟天子令诸侯的便利,但四面受敌,处境堪忧啊。”坐着快要瘫倒在地上的一个学生听了这话,叹息道,因为他就是陈国人。

“休国国君仁政爱民,尚文厌武,国力虽强却无犯人之心,真是乱世中的表率。”另一个学生颇为认同休国。

“彭国有野心无实力,真、息、商三国或弱势小,或地处偏僻,或资源贫瘠,难以对大局产生影响。”这时刚才靠在立柱上提醒大家别讨论长公主的袁子廷不由得加入了讨论,声音坚定而有力。

“西华国地理位置甚佳,国君却是贪婪好逸之徒,军力颇弱,真是令人不齿。”

“我上唐国在乱世之初遭受重创,国力一蹶不振,如今嘛,唉……”

众人争论不休,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叹息,到了深夜,整个酒肆已经没有旁人了,而众人才恍然发现今晚的主角沈清川许久没有出现了,转头发现沈清川在角落和叶醇聊得火热,于是起哄起来,非得让他也说说看法。

沈清川无奈,只好说了句:“依沈某人看来,在这众多有实力的诸侯国中,离国的野心可能恰好会是最早付诸行动的。”

就在此时,叶醇听到了系统提示【沈清川:楚卫国清江里人士,胸中抱负囊括天下,极擅政务】

叶醇不由得一愣,忍不住再次打量了沈清川一眼,心中暗自惊讶,居然让系统评价为极擅政务,看来的确是货真价实的头名,只怕这次春榜头名都委屈他了。

随着沈清川说完,众人又看向叶醇,在沈清川介绍之下,得知叶醇刚从北陆游历归来,都觉得不可思议和震撼,便又是灌叶醇酒,又是让叶醇说说所见所闻。叶醇和沈清川对视了一眼,两人皆看出了对方的无奈,叶醇笑了笑,看来是不得不再说些什么了。

他谈起草原上的骏马奔腾、山脉间的风雪交加,羽人们在月下临风起舞,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广袤的土地上。

又谈起那些北陆人的英勇善战和坚韧不拔,以及他们的野心。

说到蛮族的野心,就不得不提到风炎皇帝的北伐。于是众人又绕了回来,说起风炎北伐的壮烈和惋惜。

在一壶又一壶的酒中,说完了风炎皇帝,众人又说起蔷薇皇帝的故事。

从风土人情谈到天下大势,从个人抱负谈到国家兴衰,夜色越来越浓烈,酒喝得多了,众人也都醉了。

酒过了不知道多少巡,菜也早就没了味,叶醇和沈清川还勉强没有醉,然后沈清川莫名对叶醇说了句“叶兄,风炎北伐,不后悔,只遗憾!”

两人相视一笑,将酒杯高高举起,一饮而尽了最后的杯酒,好像要将这世间的风云都纳入杯中。

有钱的公子哥家中早就安排了人来伺候着,下人接了公子们去往坊中上好的客栈住下。

见还剩几个家中没什么钱或者没有安排来接人的学生,叶醇无奈,和沈清川在二楼大堂将桌椅拼好,又向店家要了被褥来,才将众人照顾着睡下。

“胤末燮初之乱,其始何年,史家纷争数十年,无果。略分二派,一者以文熙五年四月,离公赢无翳兵控帝都天启城,踏太清宫,帝屈于剑,臣慑于蹄,令诸侯惧怖,为乱世之端。二者视文熙四年仲春,光武王叶醇,年十六,历西、北二陆,自中州而归,入上唐国都木兰城,市井遇沈清川,渐以文名闻于朝堂,搅风云激荡,肇乱世之源。两派之说,各有所据,迄无定论,今录之以为后世之观。”——《燮书·叶醇本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