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汪老师(1 / 2)

黎大海慢慢踱着步伐,往家里溜达。虽然现在是三十五岁的壮汉,但是一些老年人的习惯还是有一点儿,不过心态倒是蛮年轻的。

小十六刚准备去村里叫大哥,就看到黎大海进了院子。

“大哥,吃饭了,你要不要喝酒?”

“不喝了,我去问了,明天台风过去了,应该有太阳能出海。”

“我给你盛饭。”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大口划拉着饭菜,旁边装饭的大木桶到人大腿,还有一大铁盆绿菜蛋汤。竹筐上面也有两个大铁盆,一个装着蒸鱼干,一个装着一大盆韭菜。中间架着一口铁锅,锅里在咕嘟着杂鱼,虽然没有猪肉,但是油水都挺足的。

吃完饭,黎大海就让他们忙活排钩,自己去海湾收早上的地笼。

现在是涨潮期间,还要划木船去起网。等潮水下去的时候,下水走几步就能拉上来。

小海湾两面环山,对着大海的方向是礁石堆,算是半个围礁,这是黎大海带着弟兄们长年围起来的,对着山坡的地方留着一个大口子,可以让船在台风期间停在小码头,算是避风港。

早上就放了5排地笼,一个人收还是费劲,就把老五叫过来一起干。

“今天这这么多剑虾啊,操。”老五惊喜起来,吃力的拉着地笼。

剑虾个头都挺大,能卖八九毛一斤呢,小一点的就值四五毛钱。两排网搞了二十多斤了,平均下来单独一个网一斤多收获。

“别看虾了,明天全部当饵料挂排钩。台风好几天,近海大货肯定多,下点本钱干他一次。”

“大哥,小管也挂排钩?”

“挂,台风能卷起深海货到海边,剑虾之类的钓大鱼还行,深海货就要靠小管了。”

“对虾都拿去卖了不,这边还有不少小的石九公。”

“石九公留着晚上炖一锅吃了,现在还不如剑虾值钱呢,对虾先收起来看看有多少。”

第三排网拉起来,第一支网搞了三只青蟹,码头那边3块钱一斤,也就是季节不对,不咋肥,后面又开始剑虾和石九公了。

“艹,石九公真贪吃,地笼都能挂这么多”老五看了下后续的地笼。

这破鱼一般礁石区比较多,估计是被围礁吸引的。

一直起完了五排,两人休息了好一会儿又把网下了回去。没有台风地笼基本天天都要放海湾里面,还能充当集渔器使小海湾的鱼越来越多。然后才摇着橹往小码头划去。

船上老五已经把货分拣的差不多了,总共搞了60多斤剑虾,个头还挺大的。两斤对虾,一斤半的青蟹5个,一斤半以下的三个。石九公十来斤,这鱼贪吃,是进地笼找吃的才被抓了。

最后一排还上了一条小猫鲨,黎大海嫌弃小直接扔了。这个年代不缺鱼获,一般渔民碰到小鱼都扔回去,除非长不大的杂鱼之类的才带回去吃。

上岸之后赶紧把鱼虾倒进小码头旁边的网箱,一排绑着五个箱笼沉在水里,剑虾单独放进一个,剩下的跳跳鱼之类的都扔进杂鱼的网箱。石九公就没有卖了,对虾和青蟹让老五拿去找阿德,还能卖几十块。海鲜现在是一年一个价,刚开放的时候,一毛钱一斤的石九公都能卖五六毛。对虾原来才两毛一斤,现在都三块五一斤了。

偶尔遇到大货,只要体重上去了都值钱,毕竟海鲜吃的就大。

时间已经下午三点了,收个地笼也费时间,还要分拣,冲洗船舱。海船每次上岸都要冲洗一遍,不然用不了多久就腐蚀的破破烂烂。

又去院子里看了下挂排钩的进度,也就干了一半多。

“老二,明天大船带700钩,小船带300钩,饵料准备好了。你们绑好就把竹筐搬到船上。天黑之前把剑虾小管都分好网箱放大船边上挂着,小木船挂杂鱼和鱼段就行。”铁皮机关船能去近海,小木船只能沿着海岸线放,大鱼少,饵料就要差一点。

接着黎大海又去房间拿了一本小人书,才施施然往村口走去

一路上遇到不少在门口修补网具的老人妇女,难得没有太阳,村里男人基本都在小卖部打牌看牌。

打了好几次招呼,黎大海嫌麻烦走小路。好些时候才走到村口后面一户人家,敲了敲门。

“谁啊,来了来了。”

“小汪,是我。”

门开了,女人赶紧出来左右看了下,才把黎大海迎了进去。

“你要死啦,大白天过来,还要不要脸了。”刚把人拽进来,就在黎大海胸口锤了两下。自己好歹是个小学老师,但是闲话多了工作也没法干了。

“放心,没人敢说我闲话的。”黎大海呵呵一笑。

捉住女人的手,一把拉进怀里,直接把人抵在门板上吻了起来,手也不安分的滑了进去。

“别,别在这儿。丫头还没睡,先把她哄睡着”女人顿时求饶,这个大自己十来岁的男人手上仿佛有一股魔力,一碰到就浑身无力,任他折腾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