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家很近的(2 / 2)

所有车型都是面包车,车身涂着一层柠檬黄,京城人将满大街乱跑的面包车,亲切的称之为‘小面’或者‘面的’。

沈浪他们坐的这辆车就是津门华利跟立本‘大发’合资生产的面包车。

要发家,买大发,发发发!

琅琅上口的广告语,一度让大发面包车席卷全国,风头之劲,丝毫不下于神车五菱。

两人上车后,坐在中间那排的男大学生悄悄地朝后面瞄了一眼。

眼见两人有说有笑的模样,男大学生只能暗啐了一口。

好白菜全被猪拱了!

“诶,你到底是哪里人啊?”

那依好奇道:“你这京片子说得这么溜,根本不像是外地人。”

“你猜?”沈浪微微一笑。

“我猜你是北河省人。”

北河距离燕京最近,北河靠北的部分地区,说话口音跟燕京差距不大。

“不对。”沈浪摇了摇头。

“津门?”

“也不对。”

“你连个提示都不给,我不猜了。”

沈浪笑道:“有句名言叫‘五岳归来不看山’。”

“你是黄山人?”

沈浪依旧摇了摇头,然后揭开了谜底。

“不是,我是徽省人,祖籍徽京。”

那依虽然没去过徽省,但徽省她肯定知道,但徽京?

那是哪?

“徽京是哪?庐州?”

“不是,是金陵。”

沈浪的父亲是金陵人,60年代响应号召,去了宜城山区参与三线建设,他父母就是那会认识的。

后来,他爸因为出身的缘故,差点被划成老→。

幸好那边是山区,他外公在当地又比较有威望,所以,他爸在那段时间没怎么遭罪。

再之后,三线建设停了,他爸被调去庐州工作,在庐州联合大学当老师,专门教英语。

过了三年,沈浪七岁的时候,他们一家都搬去了庐州。

沈浪的音乐启蒙者是他父亲,吉他、手风琴是他爸的拿手好戏。

手风琴也是他父母结缘的媒人,因为这段渊源,沈浪的手风琴拉得特别好。

搬家去了庐州,沈浪又先后学了钢琴、小提琴,不过,两样都学的很浅,达不到演奏级。

论小提琴,汪半壁能把他爆中乱爆(汪半壁童子功,中央芭蕾舞乐团小提琴副首席),钢琴的话,从央音钢琴系随便拉个学生出来,都能把他薄纱。

即便那些央音落榜的考生,也能吊打他。

86年,联大派遣教师前往德、美、英三国进修,他父亲也在计划名单内,回国的时候,他爸给他带回一把电吉他。

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把电吉他。

随着吉他回来的还有几张披头士的专辑。

后来,沉迷摇滚乐的沈浪,学业来了个大滑坡,高考失利之后,他没有选择复读,而是背着两把吉他,提着音箱,孤身来到京城。

叛逆嘛。

然后,混圈,浪,牢大。

“不对啊,金陵就是金陵,哪有人叫徽京的?”

沈浪忍俊不禁道:“你想想啊,金陵是不是被徽省的涂中、钢城、宣州包围着?”

“这三个城市距离金陵,远远小于江都、镇江到金陵的距离,还有,皖中、皖东地区受金陵影响更大一点。”

“相比于庐州,这些地区觉得金陵才是他们的省会。”

“所以咯,金陵就是徽京。”

“歪理邪说。”

那依白了他一眼,她绝对不会承认自己是个地理盲,沈浪口中的那些城市,她根本不知道在什么位置。

所以,她果断结束了这个话题。

“松鹤公寓到了!”

这时,司机大哥的话,正好帮她解了围。

“两个人,给五块就行了。”

“师傅,您算错了吧?”

听到这个数字,那依直言道:“咱们这是拼座,从圆山大酒店到这里,顶多两公里,一块钱一公里,怎么算出5块钱的?”

“嘿,你这个小姑娘。”

司机扭过头,一脸不耐烦地说道:“就一块钱的事,至于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