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不太想接了(求追读!)28(1 / 2)

建华南路。

沈浪和那依赶到燕京电视台附近,然后问了两个路人,终于找到了那家川菜馆。

说是川菜馆,其实就是二道街里的一家苍蝇馆子。

别看建国门外大街对面就是友谊商店、国际大厦等地标性场所,但90年代初的燕京,街头巷尾仍然有着大量的私营饭店。

烟火气十足。

两人走进饭店时,餐馆里的客人不由多瞧了两眼。

俊男靓女的组合,总是惹人瞩目。

“沈浪,这!”

一进门,顺兴率先朝他招了招手,在他的左手边,坐着一个姑娘,一个很漂亮的姑娘。

别误会。

沈浪不是曹贼,他只是感慨,顺兴没撒谎,他女友确实很漂亮,尖果中的尖果。

不比王大小姐差,甚至更强一点。

顺兴的右手边坐着的是郑均,一脸冷酷的样子,逼王气息十足。

郑均对面坐着的不是旁人,留着长发的陆学长。

今天约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配合顺兴。

郑均的新专辑已经进棚了,不过,他录专辑的方式跟沈浪不一样,他是一边录,一边原地编曲。

录音棚里的器材多,有什么想法就能立刻付诸实践。

他们租的棚不是百花,不是百花租不起,而是百花录音棚名气大,很多歌手慕名而去。

以致于棚时十分紧张。

《赤裸裸》租的是燕京电视台的录音棚,是的,像燕京、央视等国营单位的录音棚也能外租。

那个老人南行了一趟,调子定了下来,录音棚闲置时,当然能外租创收。

燕京电视台录音棚在圈子里也很有名,它的棚时费比百花还要贵,因为燕京电视台从小日子引进了一套48轨数字录音系统。

众所周知,进入数字录音时代,歌曲录制都是分轨进行,每一个音轨都可以独立地记录不同的声音。

吉他、电吉他、鼓、弦乐、钢琴、人声、合音等等,都是先单独录制,所有声音转为数字信号之后,每一个音轨再进行单独的编辑、调整。

最后,混音师对处理完成的音轨进行缩混。

缩混,顾名思义,就是压缩混音,将录制好的所有音轨合并到一起。

缩混过程中,混音师需要调整每个音轨的音量、平衡、音色等等,确保作品整体和谐共处,呈现出最完美的音效。

分轨技术从最初的2轨、4轨,发展至今已经多次迭代,8、16、24轨技术非常成熟。

轨数越多,越方便后期处理,录音越便利,燕京电视台录音棚的48轨数字录音系统,即便放在国际,也是一流设备。

90年,中广电影电视部前往立本考察,然后引进了几套48轨数字录音设备,央视、八一电影厂、燕京电视台等部门各分了一套。

但这几家单位,只有燕京台对外租赁48轨录音棚。

燕京电视台录音棚对外包天价格2000块一天,比百花贵500一天,郑均这丫的,一口气包了两个月。

棚时费12万。

不排除后续追加的可能。

败家子啊!败家子!

虽然败的是陈建添的钱。

其实,在郑均眼里,沈浪何尝不是败家子?

丫的!

那首《我相信》的乐手费四万多,真TM能造!

如果沈浪能偷听心声,他一定反讽。

丫的!

有你能造?

《回到拉撒》那首歌的MTV,专门跑到拉撒布拉达拍?

有钱烧得!

还‘回到了拉撒,回到了布拉达’!

你之前去过吗?

落座后,几人互相打了一个招呼,然后顺兴开始介绍。

“沈浪,这是我女朋友朱捷。”

“朱捷,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大才子沈浪,旁边这位是他女朋友那依,军艺毕业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