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我谢谢你啊!(求追读!)30(2 / 2)

“来,沈浪,我敬你一杯。”

陆学长端起酒瓶给沈浪倒了一杯酒:“配乐的事,以后就牢你多费心了。”

五千块,确实寒碜了一点。

刨除制作费用,估计剩不了几个钱。

只是一杯酒,肯定抵不了劳务费,陆学长心里想着,回头抽空帮沈浪拉点活。

北影厂内部的电影配乐,应该够呛,那点活,都不够厂内分的,要介绍,只能从外面想想办法。

也不知道娄夜那部《周末情人》有没有找好配乐?

今年一月份,上面颁布了‘三号文件’,电影统购统销的传统制片模式迎来改变,各制片单位有了自主发行权、议价权。

但电影仍需在电影厂的体制下完成。

搁在国外,《周末情人》应该归类到独立电影,而在国内,它却没有名字。

摸着石头过河。

《周末情人》属于民间融资,然后买了闽省电影制片厂的厂标。

娄夜在好友耐垵的帮助下,从琼省某地产商那里融到了80万。

88年4月,琼省正式设立,被定为经济特区,92年,洋浦经开区设立,大量热钱迅速涌入琼省。

抓不上鹏城的车,这一趟一定要坐稳咯。

然后,琼省的房价启动火箭模式。

某楼盘一年涨了两倍,虽然这只是特例,但普遍情况下,单年基本涨了60%左右。

所以,那帮地产商,有钱滴很。

有一个地产商当投资人,《周末情人》的预算应该比较充裕吧?

陆学长准备打电话问问娄夜,如果没有找到配乐的人,他就把沈浪推荐过去。

还有王晓帅,他那部《冬春的日子》估计也需要一个‘性价比’极高的配乐师。

陆学长觉得沈浪正合适。

便宜,活好!

虽然《冬春的日子》剧组比《长大成人》还要穷。

具体穷到什么程度?

说起来更磕碜,全片只有五万块投资,拍片用的是35mm黑白胶卷。

不管怎样,先用上再说,大不了回头多给沈浪拉点活。

‘沈浪应该不会介意吧?’

此刻,如果沈浪知道陆学长的内心活动,他一定会说一句。

我谢谢你啊!

找的都是啥活啊,全是禁片导演。

酒足饭饱,陆学长又将沈浪拉进了燕京电视台的录音棚,来了一出‘鸠占鹊巢’。

借郑均的棚,把那段配乐搞出来。

毕竟,他给沈浪‘拉活’,肯定不能口空白牙吧?

总得先看看货!

就像品茶之前,得先看看照片。

看看成色好不好。

得知陆学长要主动给自己拉活,沈浪干劲十足。

这人不错,能处。

知道发挥主动能动性。

录音的时候,沈浪还想着,陆学长会不会把《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活给他拉来?

虽然他不知道陆学长跟江文熟不熟,但90年代初的电影圈就那么大,应该有机会搭上线吧?

再不行,他抽个空,出点血,把那首《太阳照常升起》给干出来。

有《太阳照常升起》,他就不信,还能钓不来江文?

这一波啊,它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花了三个小时,沈浪在中唱录音师万小圆的配合下,将《面会菜》给录了出来。

万小圆是郑均新专辑的录音师,下午正好过来谈事情,于是,他就被拉了壮丁。

这一版《面会菜》跟原版不太一样,因为六弦月琴属于客制化(专门定制),就现在这条件,想买都买不到。

用民谣吉他也是一样,反正都是六弦。

大差不离。

“哥们,厉害啊。”

听完录制好的成品,万小圆竖起大拇指。

“这曲子,有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