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改名?(求追读)42(1 / 2)

“浪哥,嫂子也发要专辑了?”

陈建添前脚刚走,汪半壁便‘鸠占鹊巢’,坐到了那把椅子上。

“嗯。”

沈浪一边调着合成器的参数,一边点头道:“快发了,不出意外的话,年内能发。”

“小汪,你是不知道啊,今天在央芭,卞老可给浪哥好生一顿夸。”

说着,周煦绘声绘色的讲起了下午发生的事。

是的。

他也跟着汪半壁一起喊沈浪‘浪哥’。

各论各的,他叫沈浪浪哥,沈浪还是叫他煦哥。

反正大家都是哥,只有汪半壁是‘小汪’。

浪哥,更像是一个代号。

轮回乐队的其他几人,也跟着这么叫,毕竟,他们跟着汪半壁一起,偷师了不少好东西。

比如一些演唱技巧,一些创作小技巧。

在86年以前,流行歌曲的存在,始终有争议,痛批者、抨击者不在少数。

直到86年,在滨城举办的那场【全国歌曲研讨会】,正式确定了流行歌曲存在的时代意义。

肯定了流行歌曲的积极作用。

改观的原因,还要从LiveAID‘拯救生命’大型摇滚乐演唱会、迈克尔杰克逊《WeAreTheWorld》(天下一家)说起。

83-85年,非洲大饥荒,欧美摇滚圈和阿美瑞卡流行音乐圈先后举办了两场大型群星演唱会,以此募集赈灾资金。

随后,湾湾流行音乐界模仿《天下一家》群星为公益而唱的模式,创作了公益歌曲《明天会更好》。

大陆这边也创作了一首《让世界充满爱》。

由两岸三地流行音乐人发起的活动,打破了官方对‘流行音乐’的偏见。

至此,流行音乐正式登上舞台。

虽然流行音乐得到了主流的认可,但从86年至今,不过短短数年,国内在流行音乐理论的研究上,明显处于滞后状态。

像流行音乐史、词曲创作、演唱方面,都没有正儿八经的权威教材。

各大音乐类高校内部也没有相应的流行音乐课程。

沈浪后世学到的那些理论知识,搁在此时,那都是非常‘先进’的理论。

对于这些东西,他没有扣扣索索的意思。

想学?

我教你啊。

而且还是免费。

忙完这段时间,如果有空的话,他或许还会出一本书玩玩。

系统地介绍各种音乐类型、发展史,还有流行歌曲的创作技巧、演唱的声乐技巧都会写进去。

其他诸如什么呼吸控制、咬字、共鸣,培养节奏、音感、合音等音乐素养的小技巧,也会简单的写一写。

不过,写书没那么容易,沈浪又没有记忆宫殿,一本书几十万字,上百万字,他哪能全部记住。

写书过程,免不了查阅大量的资料。

一时半会,怕是编不完,写完之后,还得核对,万一写错了,那真是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出丑。

但要是成功的话,那也是一件大好事。

既能立住他浪哥的江湖地位,又能填补国内流行音乐教育方面的空白。

内地在这一块,落后的太多。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流音歌曲创作就像是做数学题,那些理论知识就是数学界的公式。

学会了公式,当然能大大增加做题效率。

先学会走,再学跑。

连走路都不会,要么像披头士那样天赋异禀,跟着感觉走,纯靠天赋创作,要么跟李元杰那样,当个裁缝吧。

“对了,哥几个,下周末我来不了,你们休息,或者是自己练自己的,都行,随便你们选。”

吴桐眉头一挑,起哄道。

“呦,浪哥,你这是有情况啊?”

“桐哥,哪有什么情况?”沈浪耸肩道:“就是陪女朋友去首体看一场演唱会。”

真有情况,那也不能跟这帮人说,他脸皮厚,无所谓,但那依就不一定了。

“首体?”吉他手赵蔚意外道:“郭富成的演唱会有什么好看的?”

“蔚哥,怪不得你没女朋友。”

接触了一段时间,沈浪跟他们都混熟了,一些玩笑,该开那就直接开。

“约会是情趣,什么郭富成,那都不是重点。”

“嘁。”

赵蔚甩了甩头发:“哥不找果儿,那是找不到吗?那是哥不想找,女人哪有吉他有意思。”

平心而论,赵蔚这话还真不是吹牛。

这年头搞摇滚的,只要想,身边绝对不会缺女人。

别人不提,就艾大紧那样磕碜的,没有成名之前,都能找到果儿,更别说像赵蔚这样小有名气的摇滚乐队。

接着,几人又重新开始排练,直到凌晨时分,众人便各回各家。

回家之后,沈浪给大橘做了点小鱼干,这只猫是他捡回来的流浪猫,重生那天碰到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