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阳光总在风雨后61(1 / 2)

“徐老师,郭老师,这是我前几天写得作品,烦请二位斧正斧正。”

少顷,沈浪将词谱、曲谱递到了两位老师面前。

徐老师看了一眼,接过了词谱,作曲,那不是她的业务范畴。

低头一看,只见词谱上赫然写着一行标题。

《阳光总在风雨后》。

这钢笔字,写得真漂亮!

歌名也好。

只看名字就知道这首歌的主题,多半又是那种鼓舞人心的作品。

是小沈的风格。

“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

愿与你分担所有,

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

要勇敢地抬头

……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请相信有彩虹,

风风雨雨都接受,

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看完手上的歌词,徐老师微微感慨。

这词,写得真好。

不经历风雨,又怎能知道阳光的灿烂与明媚呢?

一旁,老郭对曲谱不置可否。

他不太懂流行歌曲。

“小沈,你这首歌,写得不错啊。”

说话间,徐老师将词谱传给了丈夫。

“你有没有想好找谁唱?”

“想好了,让我女朋友唱。”

看到徐老师脸上有点意外,沈浪解释道。

“她也是歌手,跟我签在同一家公司。”

“哦,红星啊?”

作为音像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员,徐老师自然知道那几家港台音乐人成立的公司。

“对,她爸爸以前是女排教练,让她来唱,正合适。”

虽然沈浪已经给那依准备好了第一张专辑,但那些歌在内地,乃至华语地区,恐怕不会火。

新世纪音乐风太过新颖,华语地区真没几个人玩,更别提什么市场。

因此,那张专辑在圈子内部,或许会造成极大的震动,但放眼全国市场,基本不会大火。

要么是那种歌红人不红,要么是过几年翻红。

而《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太柔,不太适合男声,沈浪自己不太喜欢,不如提前让那依发出来。

唱类似的歌,也不用担心崩人设的问题。

这是送给华国女排的歌,格局不一样。

而且,这首歌有机会登上晚会。

90年代初跟后世不一样,哪怕通俗歌曲得到正名,流行音乐想要登上晚会也没那么容易。

港台歌手登台献唱流行歌曲,那性质不一样。

有个词叫‘统战价值’。

沈浪之所以想推那依登上晚会,原因只有一点,这年头,春节、元宵晚会等大型晚会的造星能力,无人能出其右!

红≈钱。

那依的钱,不就是他沈大官人的钱?

那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涛声依旧》,百分之八十的功劳要放在春晚身上。

还有王捷,他在内地走红的契机,跟他的前辈菲翔一样,都是春晚。

年初,王捷在春晚献唱《回家》,如今,街头巷尾都在放着他的代表作。

《一场游戏一场梦》、《忘了你,忘了我》、《安妮》等等歌曲都是广播电台的常客。

“老郭,你觉得怎么样?”

“挺好的歌。”

老郭放下词谱、曲谱,点头道:“虽然是流行歌,但立意却很好,歌词写得也很有水平,是一首好歌。”

眼见两人点评的重点都在‘词’上,沈浪一点也不意外。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流行歌曲作为外来文化,进入华语世界,也免不了入乡随俗。

跟欧美乐坛重曲不一样,在华语乐坛,词曲并重,有时候词的比重甚至超过曲子。

这也正常,一千多年的诗词文化,让华夏人对‘词’,对文字,有一种特别的偏爱。

哪怕歌词跟诗词不是一回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