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永远热血,永远年轻79(2 / 2)

常青在圈内很有名气,尤其是在超写实主义油画方面,过去几年,他的画作相继送到申海、纽约等地展览。”

“这画不便宜吧?”

沈浪虽然对美术界不太了解,但这幅画的质量确实不俗,有他想要的那种生命力。

“还好,在预算之内,常老师只收了一万。”

“那还行。”

沈浪当初给封面定下的预算是两万块:“这个封面可以,回头把尾款付给人家吧。”

“OK。”

接着,沈浪翻到封面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段简介。

【朝阳,寓意向阳而生,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疯狂的变化,我们或许来不及看清一切,诸多的疑惑与问题,或许让我们应接不暇。

但,不论时代如何改变,我们都该更加坚定,大步向前,拥抱新时代,拥抱新世纪。

……】

看到这略显鸡汤的卷首语,沈浪毫无波动。

90年代就好这一口。

想了想,沈浪拿起笔,又在结尾处加了一句话。

【生命万岁,愿你们永远热血,永远年轻——沈浪】

看到这句话,蓝迪低声念叨了一句,然后他的脑海中冒出曾经看过的一段文字。

【Oeveryouthful,Oeverweeping。】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出自阿美瑞卡作家杰克·开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

开鲁亚克是阿美瑞卡‘垮掉一代’的灵魂人物,也是60年代嬉皮士们的‘精神教父’。

那本书虽然写的是阿美瑞卡战后那代人,但内核放在哪里都一样。

在华夏。

改开之后,艰苦奋斗的岁月在一夜之间成为历史。

在老一辈人眼中,成长在新时代的70后们是不安分的象征。

叛逆,追逐流行歌曲、电影,他们抛弃了过往的理想,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搁在60后眼中,70后可不是垮掉的一代吗?

念及至此,蓝迪多瞄了一眼沈浪。

怪不得沈浪的歌词写得那么好。

阅读量大,化用又信手拈来,当初看到那首《蓝莲花》,他就觉得沈浪或许受到了杰克·开鲁亚克的影响。

现在看来,实锤了!

肯定有!

而且沈浪看的多半不是翻译版,而是原版。

90年,漓江出版社出版过《在路上》的译版,但那个翻译水平,简直一言难尽。

“沈浪,你这句是出自《在路上》吧?”

一旁,詹哗也品过味来。

“嗯。”

沈浪点了点头,《在路上》可谓是文艺青年的圣经,披头士、鲍勃迪伦、涅槃、滚石乐队等等滚圈名人都是杰克·开鲁亚克的粉丝。

深受其影响。

国内这边,情况也差不多。

沈浪前世也读过好几遍,后来,年纪大了,他反而不读了。

就那样吧。

“这句写得真好。”

詹哗感慨道:“永远热血,永远年轻。”

“这句话算是把整张专辑都串了起来,从A面的《杀死那个石庄人》,一直到B面最后那首《我的天空》,都连起来了。”

接着,沈浪又看了看专辑内页的设计。

内页设计的中规中矩,除了预留的照片区域,剩下的都是歌词、制作人、乐手等幕后工作人员的信息。

大陆版、港台版的区别只是字体和排版,内地是简体横排,港版、台版是繁体横排。

看完封面和内页,沈浪拍了拍手。

“我这边觉得没什么问题,等Leslie回来,到时候再确认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