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录制完成81(1 / 2)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别在异乡哭泣,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

天还是天,

哦,雨还是雨,

我的伞下不再有你……”

自从6月22号,《东方时空·金曲榜》推送了孟婷苇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半个月过去,这首歌渐渐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

一如那首《十七岁的雨季》,这阵风慢慢从燕京吹向全国。

如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一共有着上千家广播电台,并不是每一家电台都有编、导、采集的能力。

很多中小型电台都是随大流,别人播什么歌,它就播什么。

是以,这个年代的歌曲走红方式,大多都是从燕京、羊城、申海、鹏城、津门等大城市先火,然后再慢慢辐射到全国。

传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如果是港台那边的流行歌曲,间隔时间还要更长一点。

像这首《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就是去年发行的歌,直到今年才开始传播开来。

不过,孟婷苇真正大火还是95年亮相春晚,献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之后。

这就是晚会的造星能力!

所以,沈浪很重视BTV的中秋晚会,哪怕BTV不比央妈,那也不能随随便便应对。

录制专辑的间隙,他也没忘记指导那依练歌。

帮那依训练,其实不怎么影响人声录制。

沈浪掏出的那些歌都是他上辈子唱过很多遍的歌,哪一段该用什么情绪,该怎么唱等等。

那是门清。

唯一耗费时间的就是音准、气息之类小细节。

类似的小细节很容易规避,通常录个五六遍,就能完成一首歌。

如果不是考虑到嗓子的状态,沈浪一天就能录个四五首歌,但那么做,无疑是不负责。

既是对他自己不负责,也是对那些作品不负责。

那些传言‘一遍过’(OneTake)的歌手,除了部分特殊挑战,剩下的九成九都是吹牛逼。

人不是机器。

一首歌几分钟,不可能每一秒都保证百分百的发挥。

唱功好的人,一遍过可能有90分的水准,如果是现场演唱,巨大的混响,完全可以遮盖掉那10分的瑕疵。

而在录音棚,在专业的监听设备下,那些瑕疵会被无限地放大。

稍微有点追求的音乐人,都会多录几遍,争取将90分提高到95,乃至99分。

沈浪虽然是一個文抄公,但既然抄了,至少要对得起这些作品。

明明能考95分以上,他不可能追求90分、85分。

因此,在录制人声时,他基本上中午录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傍晚再录两个小时。

状态好,一天能录两首歌,状态差的话,一天顶多只能录一首歌。

……

7月17号。

身穿白色背心的沈浪走出录音间的那一刻,外面的几人啪啪啪地拍起了掌。

“浪哥!恭喜录制完成!”

“浪儿,恭喜!”

“恭喜。”

那依将那束买到的玫瑰花送到了沈浪面前,笑嘻嘻地说道。

“恭喜专辑录制完成!”

从5月10号跟轮回乐队碰面开始,截止今天,一共六十六天,两个多月的时间,他的第一张专辑录制工作,终于完成。

录完前世今生的第一张录音室专辑,沈浪要说不激动,那是不可能的。

此刻,他也顾不上人多人少,直接当着大家的面亲了那依一口。

“谢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