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原委(1 / 2)

“什么意思?”

“还是一开始的那个问题。赵鞅如果不想查,这个案子最初就不会移交到银翎卫的手上。所以他是想让我们查的,但不能留下话柄,以免将来对峙的时候给自己惹麻烦。”

秦卯认可道:“不错,而且赵简子刚才话里话外,其实已经给咱们提供了不少信息。”

唐颖想了想是这个道理,愤愤道:“原来如此!这是要拿咱们当枪使,还不肯负责?亏我还叫了他那么多声赵伯伯!”

“所以呢,咱们还查不查?”

“要查,但不能把咱们自己赔进去。行事必须要再三谨慎才行。”

“那具体该怎么做?”

苏洵摇了摇头。

有些逻辑链之间的问题,他还是没有捋清,线索与线索之间存在着矛盾。

“不能急,现在要从头开始,把每个环节之间的推导都仔仔细细地想清楚。

“首先,这些献民是中了蛊毒,然后被看守的狱卒补刀至死。这一点,没有问题。

“狱卒杀了人却没有畏罪潜逃,所以一定是奉命行事。这一点也没有问题。

“奉谁的令?自然是赵鞅的命,可他刚刚又明明说不是他干的……等等!”

苏洵抬头问道:“蕞城是谁的封地?”

唐颖奇怪道:“自然是赵氏的封地,之前不是说过了么?”

秦卯反应了过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邯郸大夫是赵午。蕞城建在邯郸边上,很可能也是归赵午管辖。”

“赵午是谁?”

“他是赵鞅的族弟。”

“我想起来了!”唐颖突然大声道。

二人以目光示意她赶紧说。

“我曾经听人说起过,赵午这一支虽是赵氏的旁支,但实力不可小觑。赵午这个人不仅能力超群,且野心勃勃,他本人还是【中行文子】的外甥。

“据说,在中行氏和范氏的支持下,赵午已经打算自立门户。私底下,已经有人称他们为‘邯郸氏’。不过这个说法无论是赵午还是赵简子都不承认,所以我以前就没当回事。”

原来如此,这样一切就说得通了。

苏洵看向唐颖的眼神中已经带着一丝埋怨:这么重要的信息你怎么不早说?

唐颖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俏皮一笑。

其实这事儿倒也怪不得唐颖迟钝,大家族内部有矛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那么多人想着进步,那么多利益需要分配,没矛盾才是怪事,哪家哪户都免不了。

这些内斗不可能公之于众,外面一些捕风捉影的传闻自然是说什么的都有,所以大族的人都对小道消息免疫,没往心里去是很正常的。

苏洵总结道:“所以现在事情已经差不多搞清楚了。下令杀人的是赵午,而赵鞅不想和他正面冲突,这才将案子丢给了银翎卫。那么问题又回到了原点,赵午为什么要杀人。”

苏洵对秦卯道:“你确定那些献民是给赵鞅的,而不是给赵午的?”

秦卯点头道:“我确定。当初对卫国的威吓银翎卫也有参与,绝不会有错。这个赵午在赵氏内部或许有些实力,但就国政而言,他还插不上手。”

苏洵回头望了一眼已经变成一个小点儿的晋阳城,道:

“所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应该是,一开始赵鞅从卫国要来这两万献民,但因为晋阳城正在修建,无处安置,便寄放在了邯郸赵午那里。晋阳城完工后,他想要回这些献民,赵午不想给,却又不能明着赖账,于是便把他们全都杀了。”

“这……”秦卯和唐颖面面相觑。

这个分析合情合理,唯一的问题是,这个赵午也太残暴了!

这些献民本来就是赵鞅的人,人家要回去完全是正当的。你这杀人是为了什么?我不要也不能给你?这不是小孩子赌气么!

但赌气的结果,便是两万人无辜惨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