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 / 2)

不同维度的“我”:不同种族,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我”。

元素:上述不同的“我”的不同形象,性格,兴趣,事迹。

“我”是无序的,是碎片的。这又加深了“认识自我”的难度。

而以人为鉴的高明在于:当你接触、了解的维度,元素越丰富,你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便越形象、越具体,越生动——你对自己的认识也更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自己不似你想的这么简单:你没法问,你问不出,想不出。

不借助一些办法,你就难以做到自知,那你就是不明:昏。因此,对自己有个系统的,科学性的认识(人是天生带有自以为是的性格的,故而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不具有科学性”),是很有必要的,:正如我现在正在探索的“以人为鉴”法。

我并非心理学家,哲学家,评论家;甚至目前,连一个老人家都当不上(有诗为证:一人行飘零已久;惊醒才知,年方十九)!但是这样的我写的东西又或许是最贴切的,因为我的思路只从“我自己”出发,没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我”出发。

很多时候,我都不能和我自己和解;很多时候,我会选择和自己过不去。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和自己斗——钻牛角尖,和自己过不去——后患无穷。

.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霸王别姬

我想这也是我和自己和解的过程。

来到内容上,会有两条线贯穿始终:假我(我对我自己的描述)和真我(历史上,文、艺作品中的我)真真假假,真相隐藏于真假之中;正所谓:假亦真来真亦假,真亦假来假亦真。而这个真相,才是“真我”——究竟的我。本书,便是在追寻这个我。

我在以人为鉴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诸位以“我”为鉴认识自己的过程。

最后:五月将至——我的生日就要到了;我人生的第一个二十岁也已接近尾声了。

虽然从小就被称赞早熟的我,青春或许也早已熟过了;

但是,这本书,是我的青春,是我的20年。

这本书将会是我送给我自己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