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鲶鱼效应51(1 / 2)

京察司,清渊阁。

此楼乃大相国刘英立法时所建,立命请愿之意,楼阁耸立,穿黑衣的京察使进进出出,他们神色严峻,气势凛然。

刘英神色肃穆端坐在二层厅内,身旁的柳青铁青着脸,正在做着汇报:

“各州府的去年的财务,税收,一些大案要案钧都在户部、刑部核实清楚,我们的人也在查缺补漏,只有岭南道的州府底子最为干净。”

京察司的职责不光是监察百官,创办京察司最初的目的是关注民生,继而从账目,案件,税收去判断一个地方的民生环境,从而更好的让吏部安排人事委以重任。

刘英怔了怔肥胖的身子,嗤笑道:

“爱民如子的镇南王,岂会让他的一亩三分地生出事端,就算我们派人去查一样是无功而返,将我们人撤回来,我们要釜底抽薪,不能放任京城之内的蛀虫继续啃食大渊的血肉了。”

“还有一件事,国舅爷的长子长孙冲从北戎回来了,听兵部的说,他此次在北戎立功不少,还策反了北戎南院和北院的关系,阻止了北戎这次北上之举。”柳青板着脸继续道。

大渊四面楚歌,东辽,南蛮,西佛,北戎钧都是对大渊的版图虎视眈眈。即使大渊与东辽结盟,那也是明面上的短暂关系,而真正与大渊有着世仇的却是西佛和北戎。

“相比这位国舅爷家的次子,这位长子长孙冲还是有望世袭罔替的,想必这次回来是想和长乐公主,我想他会有意外收获。而这二公子长孙策倒与二皇子李承恩有些相似,虽是个傻子,但是傻人有傻福,就看这条墨鱼如何搅动这深渊之水了。”

刘英早年与先生一起游学时,在一处临海的小渔村,见过一件趣事。

当地的渔民将新鲜的鱼货进行长途运输时,都会在运鱼的水箱里放一条鲶鱼。

当在装满鱼水箱中放入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时,由于环境陌生,鲶鱼会四处游动,这使得原本安静的沙丁鱼感到威胁并开始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生命活力并实现了长途运输的目的。

而此时大渊的京城,就相当于渔民运鱼的水箱。

刘英将手中一卷关于‘法不容情’的卷宗放下,抬起手揉了揉太阳穴,有些乏力道:“太子最近如何?”

“太子最近对商家比较感兴趣,而且太子府中多了不少以商家为首的幕僚。”柳青从一旁的桌上倒了一杯热茶递到刘英身前回道。

他来到身后,手指凝聚气机揉搓在太阳穴之上,用来疏导刘英的乏力。只见一丝丝温和的浩然神意,钻入刘英的脑袋。

儒家讲求的是一口浩然气,又叫做:吾善养浩然气。

自刘英自立法家一脉,散去儒家修为后,在没有浩然气的保全之下,花甲之年的他已经垂已。

在柳青气机疏导下,刘英精神许多,他端起桌上茶杯小抿了一口,有些欣慰道:

“自古士农工商皆被阶级思想固化,而作为未来一国的储君,能放下身段,与最底层商人议事,亦是莫大的智慧,这也颇有法家做派,一视同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些只不过是底层的百姓的幻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