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3(2 / 2)

至于第二场表,勉强算是合格,若在南方,这种表都是只能作为初稿使用,基本无缘得中。

至于第三场倒是有些见地,尤其是策、论方面,其眼界开阔,是本科策、论写的最好的,但也仅此而已。

因为不少地方都只是高屋建瓴的空谈,一旦按其所言一板一眼做下去,势必难见成效。

从三场考试答卷而言,不足以让人过于期待,只不过中规中矩罢了。”

由于王朝辅举报了有人卖题,故而敖山对其尤为照顾,亲自从千余份卷子当中挑出来逐篇审阅。

本以为乡试放榜那天大放厥词的王朝辅会写出超越同龄人文章,可拿到试卷之后却是大失所望。

王朝辅的文章不能说差,只能说因为年龄限制,学习时间过少,所以文章并不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更别说在乡试放榜时那番豪言,让人以为他的文章,足以应付参加科考这种小关卡时。

但结果却是令人失望。

其实抛开第二场水平太差来说,王朝辅的其它文章还是足够及格的。

现在就看考官愿不愿意让他及格。

“那你打算把他怎么办?”

“按你说的办!”敖山合起所有卷子,又把王朝辅的卷子放置在最上面,随后传来书吏:“去将黄字四号考生,太原王朝辅传进来。”

“是。”

书吏躬身当即应声,再趋步离开暖房,前往黄字区域,大喊:“黄字四号考生何在?”

王朝辅听到有人叫自己,当即从座位弹起,拱手行礼:“学生王朝辅在这。”

“走吧,大宗师传唤。”书吏打量了一下王朝辅,暗暗点头后说了一句,就在头前带路。

王朝辅在众人目光下,尾随其后趋步前进,直到抵达暖房后,便对顾佐、敖山进行参拜:“学生拜见大宗师、中丞大人。”

“起来吧!”

敖山一脸平静的坐在椅子上,对着案前的王朝辅说了一句。

“谢大宗师。”

再次看到王朝辅的脸,敖山也不禁点了点头,确实是一表人才。

不过这不是什么青楼选花魁,颜值高虽然能提高印象分,但终究在考试成绩上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就这样一人站着,两人坐着好大一会儿,敖山这才开口:“三场已经完毕,你觉得你考的如何?”

这一出可算是直接把王朝辅整不会了。

他也听过不少人说其科考,可其他人大多数都是拜见大宗师后,就直接点评试卷,然后告知录取与否,考了第几名。

哪里像他这样,什么也不说先沉默半天,然后来一句:“你觉得自己你考的怎么样。”

固然这问题让王朝辅感到十分蛋疼,可总不能一直沉默不语吧。

腹中斟酌再三之后,王朝辅这才道:“第一场经义题,小人因为初涉制艺不久,尽管搜肠刮肚,可因为学问太过浅薄,故而义理阐发想来是不够。

至于第二场的一道表、五道判、和一道论,因为平时鲜有涉及,想来写的是不尽人意。

而第三场应该中规中矩,只不过在写策时,囿于未曾真正亲自格物致知,所言都是纸上得来,所以不免有些纸上谈兵嫌疑……”

说到此处的王朝辅,倒是显得不疾不徐。

因为这在他考完之后,书吏宣他之前他就反思过了。

也知道自己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只能等着下一科再来了。

至于因为本科失败,所牵扯到的后续怎么弥补,此时的王朝辅已经无心细想。

九天时间已经耗尽所有心神,此刻哪怕是天塌下来,也得要等他休息好了之后,再做完备的筹划。

不然只怕还没等到科考失败的反噬,就得迎来心力枯竭导致的大病一场。

“嗯!”敖山听后连连点头,继而又道:“你倒是对自己认知挺清楚的。”

“圣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予虽不才,但常记圣贤自省之道。”

虽然自己落了榜,但人设必须要立起来。

对方是官,哪怕对方只有四五品,那对于地方上的人而言,那也是高不可攀的。

这种上赶着联系都不一定有机会的人物,能与他多说几句话,留下个好印象王朝辅自是求之不得。

万一对方是自己的伯乐呢?

没有欧阳修,苏轼怎么可能这么快名扬天下?

没有范仲淹,狄青凭什么能在将门林立得大宋,步步高升?

就像韩愈《马说》中写的一样“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当然也要看怎么吸引伯乐。

而在敖山这个大宗师面前,进口圣人云,闭口贤人曰,显然是最好不过了。

不为别的,最起码尊圣的态度是正确的。

“说的不错。”果不其然,一直脸色没怎么变化的敖山,这时候脸上浮现了少许赞扬之色。

可没过多久,对方脸又黑下来了:“你可知道,你怀了老夫的大事?”

“还望大宗师明示,小人实在不知。”

面对着喜怒无常的敖山,王朝辅顿时吓得心惊胆颤,可为了不在对方面前失态,王朝辅强忍着慌张的内心,拱手而答。

“这试卷题目是我进入考场之后拟定,直到宣题那一刻才会宣告,外人岂会知道题目,而且早已做好答卷,且还是三场所有题。

而场内之人,除非我亲自漏题,谁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写出几十人的答卷出来?

而且这科场搜检那么严,可偏偏售卖考答卷的却非要重金才会售卖,甚至还轻而易举答应你,可以考完之后付剩余钱。

你还说介绍同学给他,但他欣然同意,哪个售卖考题的会这么肆无忌惮?皇亲国戚不成?这些你都没想过吗?”

“我超~”

有人卖考题那件事,此前说怎么这件事感觉那么怪,不仅卖考题的人行为怪,事后处理就更怪了,居然没有考生是因为科举买题被踢出考场。

不过当时忙着科考,所以没有细心去想。

可这一番追问下,王朝辅算是想通了。

无非就是敖山钓鱼执法,把他出的题全部写成了试卷,然后安排人在厕所等着人上钩。

所以对方才肆无忌惮的以重金相邀,甚至连付尾款都行。

因为钱不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上当买答卷。

显然桌脚下那以箩筐的试卷,就是买答卷的那帮人的考卷。

至于为什么没有以舞弊罪名清出考场,不外乎就是敖山是钓鱼执法,不宜将此事闹大。

此外还有一个比较黑暗的猜测,那就是敖山也在借着这个机会大捞一笔。

科考首重德行,次重后场。

这种钓鱼执法,既让他赚到了钱,也清楚了品行不端的学子,可谓是一石数鸟。

可偏偏王朝辅捅了出来,让敖山的计划提前破产。

见王朝辅已经明悟,敖山便也不在多言:“既然你知道自己的短处,回去好生读书,更要记得不在其位不谋其事。”

“学生知道了。”

见敖山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王朝辅内心顿时一松,虽然对方话里话外,好像自己这场科考已经结束了,可王朝辅还是连忙躬身行礼。

对方没有计较他坏了好事王朝辅都烧高香了,哪里还敢奢望什么高中?

当然对于敖山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事,王朝辅也认真的记下了。

这句话未必没有错,他其实也不太认可,但很有时候在官场上真的就很适用。

所谓做得多错的多,做得少错的少,这是官场最真实的写照。

像包拯从来都只做分内之事,说分内之言,在担任地方官时就做地方官的事,担任言官时就做言官的事。

而绝不会狗拿耗子,做言官是置喙地方决断,做地方官时擦手言官事物,因此人家名留青史,成为历代官员的模范。

相反如苏东坡,总在干一些与官职不符的事情,说些职务之外的话,所以只能不停的被苏辙捞。

“科考重德行,重后场,你第三场答题写的颇有见解,而且在检发科场售题一事上,可见德行不亏。

我取你为今年科考的49名正是如此,日后还需砥砺前行,以圣学道理凝练自身。”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此刻王朝辅最真实的写照。

心情宛若坐过山车般的王朝辅,此刻罕见的漏出兴奋的表情,再次大礼感谢:“学生多写恩师教诲。”

“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