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先进的入弯技术(上)46(2 / 2)

越是在意,也就越容易被影响。

现在的曾驰就是这样的,因为他过分在意郭涛和林北的起跑与前程,这就导致一旦这两人在他前面,曾驰就会猛猛加速。

说白了,就是比赛的经验不够,在比赛的过程中对节奏的把控还不能做到游刃有余,比较依靠状态。

弧顶一过,曾驰右眼的余光看见自己与林北的距离越来越远,左眼角的余光又看到郭涛在身后死命追赶,一时间心急如焚,根本找不准弯道节奏。

……

“敢用全力跑弯道?就不怕入弯后速度丢失过大?”

“他俩这是疯了吧,为了将曾队长的节奏扰乱,竟然连自己的成绩都不要了?”

“呵呵,等着吧!林北弯道跑那么快,待会儿进直道以后肯定会减速的!”

林北前程过于迅速的“问题”迅速被场边的运动员锁定,并且很“好心”的为其指出问题。

因为在他们看来,林北的跑法跟教练讲的完全不一样啊,既然不一样那就肯定是错误的!

确实,林北在200米比赛中抢占前程确实与现阶段国内200米主流的竞赛理念有所冲突。

因为这个年代的教练非常笼统的按照身高将运动员分为前程型选手和后程型选手,认为前程型选手,无论是100米还是200米都要在起跑加速到途中跑阶段将优势占据的足够大,才足以顶住后继力量不足的压力。

而对于后程型选手的要求则截然不同,这些教练都认为前程可以稍稍放一点速度,就算落后一些也没关系,等到对手开始堆积乳酸后,再凭借身高或者其他优势,猛猛冲刺,最终完成反超。

总体来说,无论是100米还是200米,这些教练都认为以林北高大的身材,其实前程应该更“保守”的,不然后程会掉速十分严重。

再加上,弯道速度快的话,入弯时的要承受的向心力也更大,这就对运动员在技术层面和对弯道的感知要求极高。

但有冲突不代表是错的,相反,是国内的理念更落后导致的。

所以他们的话并未招得杨萱等人的理睬,和林北训练那么久,他们是知道那小子在入弯时是有“杀招”的啊!

并且这个入弯技术得到了在袁国强的认可,这一个多星期他们都在袁教练的指导下练习呢!

依托这个技术的加持,他们全队在200米专项上,成绩都突飞猛进,像郭队长还能借此举一反三,一并使得百米成绩都有了小幅度提升呢!

林北的技术并不复杂,用最简单的词语概括就是“放松”!!!

没错,有的朋友看到这就心生疑惑了,短距离项目不是分秒必争嘛,还要在比赛过程中放松?岂不是会对运动成绩有所影响?

所以林北的“放松”非彼“放松”。

要不说这是一项技术呢,这个“放松”,要讲究时机与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后程有更好的爆发!

原理很简单,因为弯道切入直道时,运动员因为要对抗离心力,难以避免出现掉速的情况。

在这过程中,如果将出弯时向心力与推动力带来的惯性充分利用起来,速度不仅不会变慢,相反还可以利用这一小段的惯性跑和放松跑,使肌肉得到一定的休息,为直道上的爆发积蓄力量。

再加上林北的腿足够长,如果进入直道的切入点找准确的话,甚至还会比原先的速度更快一些!

只不过现在放松跑在国内还属于非常新颖的流派和理念,即使不少教练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却没有多少人敢采用。

万一使用之后,运动员成绩下降了谁负责?万一让运动员养成了偷懒的心理,谁去纠正?

现在的国内,还处于“唯成绩论”的阶段,这就导致许多教练放不开手脚去干。

纵使赴欧美交流,学习了先进技术,也只敢在小范围使用,不敢大面积推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