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土地和军心(2 / 2)

请陛下严察此不正之风气,严加苛责,勿使耗费大量民脂民膏,却养出一群不能保家卫国的匹夫!”

曾肇的话,把军队战力不足的错全部甩给了武将。

赵佶看了眼站立在殿中的那些武将,心里有些失望。

他们没有人敢站出来反驳!他们已经失去了军人的血性!

难道都是武将的错?

大宋的文臣,由于太祖的‘以文御武’之策,导致文官对武将及其不屑。

而文官呢?拿着高额俸禄,却不用承担责任。贪污腐败也好、抢占土地也好、丧师失地也好,杀也杀不得、打也打不得。一般就是贬官,贬官这种事情,只要朝堂中或者地方上有人,到了地方上照样好吃好喝大把赚钱,如果是从中央贬下去到地方当知州、知府、县令之类的,那就更爽,成为独霸一方的土皇帝,而且没过多久自然会有提拔起来的机会。

真正犯了重罪,也就是流放。但是宋朝一般遇到皇帝、太后整数生日、皇子降生之类的事情就会宣布大赦,而赦免的最终执行标准又是掌握在官僚集团手里的,有背景的官员自然会被优先赦免。所以基本流放两三年就又能回来继续做官,影响不大的。

对待武将,比如大将军狄青进枢密院后,就遭到了大臣们的排斥,被呼为“赤枢”,意思就是“像野人一样粗鲁的枢密副使”。

后来因为平定侬智高叛乱有功,又被仁宗提拔为枢密使。但他持续不断受到文臣的攻击,各种挑小毛病找茬。有的说狄青家的狗头上长了角,只有真龙才能长角,你的狗长了角,是不是要造反啊?就被告了刁状。

还有一次是黄河发大水,狄青为了避水搬到一个寺庙的佛殿里面临时居住。而这个寺庙是以前皇帝来参拜过的,而且狄青还穿了一件黄色的衣服在里面行走。被文官们抓住机会告他不尊重佛祖、不尊重皇帝,穿黄袍有谋反倾向。宋仁宗再三为他辩护,说狄青是个忠臣。宰相文彦博反驳说:“本朝太祖也是周世宗的忠臣,那他怎么也造反了呢?”

最后硬是把狄将军逼死才罢休!

由此可见,大宋的士大夫阶层整个就是‘宽于待己,严于律人’!

赵佶看着还有几个跃跃欲试的文臣,心里极不舒服。

“今日就到此,诸公应当规整出一份‘开源节流’的办法,以解国朝财政之困局。”

群臣应喏。

退朝后赵佶就去了宝慈殿给向太后说今天朝会的事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