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圣人番外(1 / 2)

  从此土人的夜晚,有了声色。

  一开始是几个人,渐渐变成十几个人,慢慢便有了几十个人,他们趁着午后在树下乘凉时,趁着夜晚放下锄头后,围到火堆前,听少年和他们说女娲造人,说仓颉造字,说大禹治水,说后羿射日,说神又说人,从商周说到春秋战国,说田氏代齐用的是大斗出小斗进这种方式来吸引布衣;说郑国奴隶起义,几千奴隶面对郑国派来镇压的大军,没人投降,全部阵亡;又说楚国吴国打仗起因是两个女孩在争抢几片桑叶,从二人口角到家人斗殴,再到双方军队开战,而后是两国国战;还有那伍子胥,逃亡时在溧阳遇一女子,乞食后请求对方不要暴露自己行踪,女子觉得自己人格受辱,抱石投水而死……

  尽管这些故事与他们无关,尽管这些历史并未发生在他们国土上,但故事之中的感情让土人们感慨不已。

  他们惊叹于大禹治水的坚韧,也震撼于奴隶起义的不屈,纵然国土不同,风俗不通,然而气节无国界,土人依然会为投水而死的女子红了眼眶。

  故事一个个说下去,人们一晚晚过来,渐渐的,他们开始带柴草,带果子,带猎物前来,分食于众人。

  他们也开始学着十五岁的青霓,学着他编织鱼笼放进水里,学着他准备了一个孵化箱孵化小鸡,学着他取土制砖把家里土房木房全换成砖房。这砖房筑得七歪八扭,不是特别防风,但总比茅草屋破木房好。

  小少年会特别多东西,像是天上星星那么神秘,在他们的语言里,星星被称为“捞”。于是他们喊他“捞”。

  “捞”开始带着他们去做很多事情,手把手教他们怎么种地能种得更好,粮食更多,带他们去截水断流,把鱼一网一网往上抛,带他们养殖鸡养鸭还养猪,带他们四处巡逻,防备野兽,带他们去给别人修房顶,补墙壁……还带他们互相给族人夸夸。

  以前给家里的鸡鸭找青草挖虫子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可现在谁要是喊一声“我找到一片好地,虫子特别多”,就会被一堆人围上来,被夸奖眼神厉害,还会被带上花环花冠,煞有其事地任命为找虫大王。

  明明不是什么厉害事情,却能得到肯定。就好像自己从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变成了一个受人敬仰的人物。

  在“捞”到来之后,好像一些平平常常的事情,都能够变得让人幸福。

  过来接人的韩世忠看不懂这是为什么,同样过来接人的十四岁青霓有些惊讶:“马斯洛需求理论?生存,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十五岁的青霓点头,而后道:“我把那些知识点做成石书,以免损坏,现在都在我家里,麻烦你们带走了。”

  “没问题!我们来这边就是为了这事!车子都带来了!不过,你不和我们回去吗?”

  “回去。我不确定我记录的东西会不会让人产生误解。”

  十五岁的青霓走在前面领路,韩世忠和十四岁的青霓走在后面。

  韩世忠好奇:“马斯洛需求是什么?好拗口的话。”

  十四岁的青霓想了想,说:“马斯洛需求就是在罗列一些人需要的东西,尤其是‘自我实现’,它所带来的精神愉悦,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媲美的。”

  韩世忠没有太当回事,随口一说:“他们会在乎这种事?”

  连吃饱穿暖,活着都很艰难的人,还会在乎精神上满不满足?

  韩世忠:“这样做有意义么?”

  十五岁的青霓猛然停住脚步,回头看着韩世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