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千古风流(1 / 2)

  神女并不吝于告诉他:“因为你那个许久不上朝的子孙。他沉迷修道,却让天下百姓为他的不务正业付出代价。”

  明初那边,朱棣听到是因为子孙,听得直抽气,本能地捂住屁股,往后退开两步。

  朱元璋脸色有一瞬间狰狞。

  俺打不到嘉靖,还打不到俺儿子吗?

  *

  事情解决后,水幕便关掉了。

  朱元璋颇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俺还有很多事情没做,俺的大明还有很多地方能发展,可不能倒在这时候。”

  朱元璋看了看如今平静的天色,决定抓紧时间,把丞相这个职位取消。

  这个家只需要一个一家之主,不需要什么大管家。

  朱元璋开始暗示李善长请辞。

  如此三两次之后,李善长也上道,开始上书,说自己得了重病,需要离职修养。朱元璋二话不说同意了,还赏赐李善长临濠土地若干顷,守坟人一百五十户,佃户一千五百户,仪仗士二十家。又封他兄弟和子侄为官,将他的一个儿子招为驸马。

  这些都是补偿,只要李善长日后安安分分,朱元璋也不吝于让老伙计颐养天年。

  随后,朱元璋去找刘基:“伯温,如今丞相之位高悬,朕欲相杨宪,你待如何?”

  一边说,一边审视刘基表情。

  这杨宪和刘基一向亲善,又与李善长有矛盾,朱元璋特意推出他来,就想看看刘基会不会迫不及待同意,去分李善长党派的权势。

  刘基是个实在人,听到上位这么问,他满心只想着杨宪够不够能力:“回上位,臣认为杨宪不可为相。”

  “哦?这是为甚?”

  “他虽有相才,却无相器,无法做到身为丞相应该做的平衡文武百官,心如止水,是以,臣不认为他能代替李相。”

  朱元璋又提出第二人:“你认为汪广洋如何?”

  这个人是个中立党,既没有靠向李善长,也没有和刘基交好。

  刘基想了想,说:“此人肤浅更甚于杨宪,更不宜为相。”

  朱元璋又提出第三人:“李善长的徒弟,胡惟庸如何?”

  刘基直言:“也不行。此人是三者中最糟糕的那一位,就像一匹劣马,让他来驾驭大明朝,必然会致使车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