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用意为何947(2 / 2)

  他只能垂头应是,出了门,抹抹额头汗珠,连忙进宫去找朱元璋:“上位,你说这可……”

  上位听完之后,直接从椅子上站起来:“神女是这般说的?”

  宋濂看到朱元璋这副模样,莫名从心中生出一丝欣慰:“是的,上位。上位能不能劝……”

  话没说完,就听上位哈哈大笑:“考!一定要考!”

  宋濂:“?”

  *

  科举嘛,肯定是先考文再考理……不是,再考武。

  许多还没发明科举的朝代名人暗暗把这个政策记下来,打算回去之后就试一试。

  还有那些只用竹简不用纸,或者纸张质量太差劲的朝代,更是把整个造纸术都给打包走了。

  孔子进考场,拿起毛笔,又摸摸纸张,不禁感慨:“真是好东西。”

  若他那个时代有这些,恐怕文章传播能更广吧?

  上首,考官们凑在一起嘀嘀咕咕。

  “你们能认得出来谁是夫子吗?”

  “认不出来。”

  “我也是。夫子也没流传个画像。孔家那边也来人了,但在城里晃了一天,愣是没能找出他们祖宗是谁。”

  “这可难办,若是我们之间谁眼瘸,给了夫子低分,出门后能被学子打死。”

  “放心,夫子肯定会得高分!”

  其他人立刻看向说话的这个人,瞧见他胸有成竹模样,松了一口气:“哦?兄台有何见解,快快说来!”

  那人自信满满:“我请宋公多出一些儒家经义,夫子是儒家圣人,怎会得不到甲等,还需要我等来给他作假?再把题目出难,除却夫子外无人能答得出来,不就能拉开夫子与其他人的分数差距?”

  其他考官大喜过望:“好啊!正该如此!”

  “不过,神女也出了不少题目,怕就怕……”

  这话一出,考官们又开始愁眉苦脸起来。

  ……

  孔子看到考题是儒者的微言大义,露出笑容。

  这不就稳了吗?

  李白看到考题里有自己所做之诗的赏析,笑着拿起酒喝了一口。

  这不就稳了吗?

  霍光,张居正,李斯……面对着如何限制权臣权力的题目,陷入沉思。

  这……稳是稳了,但总觉得出这个题目的人不安好心。

  萧何盯着有关于大明内政的题,迟疑地拿起笔。

  管仲盯着“你怎么看大明财政”(附带一系列财政相关)的题,总觉得自己被薅羊毛了。

  商鞅拧眉:“如何改进大明律法?”

  ……

  青霓拿着考题,托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