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千禧年代_分节阅读_第152节(1 / 2)

  这一回,他接到许久没联系过的红杉副总裁郑朗的电话。

  “方总。”郑朗态度极其诚恳,他没有出现在“七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会议室,又单人做出进行天使投的决定,还是有一些情面的,“廖勇这一回是自作主张,既不是红杉的授意,也不没和我们商量。”

  “那他不应该承受代价吗?”方卓问道。

  郑朗沉默了下,说道:“方总,我是很看好挂号网的,即便现在,抛开红杉的身份,如果我是一个局外人,我认为挂号网拿到第二轮融资的续命钱,也有机会熬到出头的一天。”

  方卓没说话,静等下文。

  郑朗先表明态度,认为红杉在这件事上没有完全失败,也还是挂号网的股东,接着说道:“方总,说实在的,我和廖勇交往不深,可他家里还有妻子、孩子,我也实在不忍心才打这个电话,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件事你看看能不能小惩大诫,留些余地。”

  方卓许久没说话,但也没挂断电话。

  郑朗就耐心的等着。

  “郑总,熊晓鸽给我电话,徐新给我打电话,周梓森给我电话,都不管用。”方卓觉得这个台阶最趁脚,他情真意切地说道,“郑总,唯独你,你既然和我开了口,那就按你的意思来。”

  郑朗大喜,方卓这人是讲些情谊的。

  “但我也有条件。”方卓一口气说完,“我这边有个人受伤在住院,我要他当面去道歉并且赔偿医疗费和精神损失费。”

  郑朗松了口气,答应下来:“好,这是应该的。”

  方卓没再多说什么,如果没有这通电话,自己还得想点小办法把这个事圆好呢。

  很快,已经蹲了两天的廖勇重见天日,只有失去才知可贵,他再次呼吸到自由的空气,整个人完全没有之前的傲气,蔫了吧唧的先去医院给恨不得在病房里打篮球的交大学生道歉并赔偿。

  “廖总,出来就好,你呀,做事真的莽啊,那方卓行事那么狠,先前开股东大会的时候你就该看出来啊。”

  “廖总,咱先忍忍他,不信方卓没有落魄的时候!”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方卓受着的时候。”

  从里面出来后的饭局上,廖勇听着类似的话却没有表态。

  半晌之后,他摆摆手,叹道:“别,就这么着吧,我以后是不会去惹他了。”

  旁人惊讶,也就两天而已,廖总真就改了性子。

  廖勇面对这样的问题,脸上闪过一丝阴霾,声音里仍旧有点畏惧地说道:“我能感觉出来,是真想把我给弄进去啊。”

  饭局无声。

  没有体会过的人不能完全理解,这种事就是如人蹲号,冷暖自知。

  廖勇这回真的尝到冰到骨子里的冷,知道怕了。

第206章 你甚至不愿意喊我一声……

  挂号网的方卓心狠手黑不好惹。

  这个消息随着红杉廖勇的重获自由而悄悄在投资圈里流传开来。

  一边是新闻对16号发布会内容的发酵,上面有方卓言之凿凿的表示没有行政背景,一边是红杉副总裁吓破胆的亲身经历,这让人相信哪个?

  反正,就如方卓众目睽睽之下强调的“挂号网和风投的合作都是在法律框架之下达成”,这一桩本年度最具戏剧性的风投融资风波落下帷幕,挂号网也在常务副总裁周辛第一次主持公司会议后开始向深耕数据化的方向发展。

  当然,这并不是说方卓就对挂号网放手施为了,相反,他在公司内部正式成立了一个直接由自己负责的支付部门——易支付。

  这个部门从周辛的技术部抽调了两位科大的高材生并征调一半的人手,同时继续大力从科大和交大招人,旨在小规模范围内开拓线上交易的互联网支付手段。

  方卓把几位股东聚在一起开了个小会,确认支付部门的优先级和保密性,这个动作目前将尽力不向媒体宣传,也不对其他股东通报。

  易支付的“易”取自隔壁友商的“易科”,如果M1上线后销量不错,易科将会套壳尝试收购挂号网的股份,到时再进行业务上的交换和更替。

  市场总监虞红这几天忙得飞起,特别纳闷方卓专门为这件事把人都叫齐:“这个什么支付就这么重要吗?”

  “相当相当相当重要。”方卓态度很坚决,“之所以先放在挂号网是因为我们目前只有这样一个应用场景,等到广州线上药品的配送销售展开,那能算半个。”

  “先积累经验,多试试行政的线在哪里,线上支付的目标预期是十年乃至二十年。”

  “我甚至觉得我们今后所有的业务都可以围绕支付来打造应用场景。”

  线上支付是因为应用场景而催生出的需求,但折返来看,确定这样的核心再发散雕琢其他业务让方卓有种脉络清晰的战略视野。

  虞红、苏薇、周辛都对此难以理解,他们三人也分别有自己的重心工作,考虑到挂号网的开创性和方卓一直以来的步伐,好像也没什么好犹豫的。

  如此,易支付也就在挂号网的遮盖下没什么波澜的诞生了。

  方卓给这个部门下达的第一个命令是线上支付软件的开发以及它的安全性。

  这需要时间,而它的时间还比较充裕。

  10月18号,距离易科M1正式上线还有两天,方卓明确打听到大洋彼岸那一家竞争对手的发布会日期是在23号,也就是说,M1的品质将会迎来一场考试。

  尽管方卓是不惜力度的从全球采购零件,尽管是添加了不少自己经受考验的审美,可他实在记不清划时代的ipod到底有什么样的具体参数,只能确保M1是能力范围之内的最好。

  这种“最好”相较于ipod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这一点让他颇为忐忑。

  这天晚上,就在方卓摩挲着M1考虑中端产品的布局时,手机上意外接到郑丹锐的电话。

  一般来说都是自己找他,这种来自对方的通话就容易让人心中一沉。

  又出什么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