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汴水河东2121(1 / 2)

郑副使将给自己递话的官员写了个名单交给了李昱白。

户部的、校尉处的、内侍省的、文散官、武散官……

零零总总,竟有十几人。

“天亮之后,按照这个名单,问他们要五万贯钱。”李昱白将名单又交还给他。

“每个人?要……要五万?”郑副使瞠目结舌得快要结巴了,他赶紧又跪下,“属下不敢。”

“放心收,”李昱白说,“告诉他们,钱到位,人出狱。”

“这这这……那那那……”郑副使嘴瓢了,“我我我……”

陈南山一把将他拖了出去:“大人给你个机会,你不是说你没收赃钱么,你现在放心大胆地收,用这个赃钱把真正的人吊出来。”

若只是受了别人的请托来说好话的,必定不愿意拿出这么多银钱来。

愿意拿而又拿得出的,只怕和四海商行有着不一样的合作。

名单上的范围就进一步缩小了。

内室里,李昱白还在看卷宗,又招来了署衙里的文吏。

“从四海商行查封的账簿从头到尾核实过了吗?有没有什么发现?”

夹着算盘的文吏:“大人,账目太多,属实查不过来,到现今才核了一小半,目前的话只发现了一个问题。”

李昱白放下卷宗认真听:“你说。”

“四海商行每年都有海船,获利巨大,从海外进口的香料达一百多种,进价低廉,以比进价略高的造价卖给制香坊,又高价从制香坊收购回来,只加一成的价格卖给各大香水铺子,这样算起来,四海商行这样的买卖,反而是几个合作的制香坊获利最高。”

李昱白点了点头:“查得好,将那几个合作的制香坊列出来。”

文吏走后,他叫回了陈南山。

“派人暗地里盯着这几个制香坊,最好是能找几个脸生的人混进制香坊里做工去。”

陈南山惊喜地问:“莫非他们收回来的贪污银子,就是利用制香坊给洗香了?”

李昱白:“有这个可能。”

“还有,天亮后派人去一趟于家。”他接着说,“他家不是丢了传家之宝么?这个宝是什么,何时得到的,何时由谁传谁的,都有谁见过,估价多少等等,请他来让他好好的说一说。”

他翻开卷宗,看向于家人的资料。

当家人于成平,于家老大,校书郎,基层文官之一,品阶虽低,但任职要求高,通常是那些在科举中取得了好成绩的举子们才能担任,是文官起步的一个非常好的跳板。

比如梅伯符科举后的第一份官职,便是这校书郎。 校书郎隶属秘书省,平日里校验、整理刊印图书书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