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乘佛教6(1 / 2)

“叮,第三人,圣人王守仁,教育:100”

王守仁,或许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有些陌生,但如果提到他的另一个名字——王阳明,想必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没错,就是那位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他的思想,都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他被后人誉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中国历史上对一个人的评价一般有三个维度,此所谓:“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也。”两千多年帝制时代真正能做到的只有两个半而已:诸葛亮,王阳明,曾国藩。曾国藩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但也仅仅只能是半个。

王阳明这个人物可不简单,不仅对程朱理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更厉害的是他还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阳明心学!

而且王阳明在军事领域也是个天才他平定了“宁王之乱”,还平定了思田、诸瑶叛乱,剿灭了南赣盗贼等等。这些辉煌的战绩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智勇双全和军事才能。

最重要的是,他的阳明心学影响力极其深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他的思想理念和哲学观点深受大家的认可和推崇。正因如此,他被儒家尊为与孔子、孟子、朱熹并列的四大圣人之一!简直就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叮,笫四人,西方教大教主接引教育:98”

接引是西方教两大教主之一,莲花化身,准提道人的师兄,法力高深莫测,为大觉金仙级别,与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同等辈分;收徒白莲童子

在原著中佛教可谓是在四家论道中,损失惨重。道门吸着佛门的血这才硬生生地从元气大伤中恢复。而作为西方教的创始人,异世界的两大古佛之一的接引也身受重伤,养伤了好几十年。甚至世人都忘了世间存在这个人。直到中期的西戎大战,接引才展露在世人的眼中。

天人极限的实力,再加上他的一众弟子,而且他98的教育属性本不差,这完全是一个优秀的选择。

而且接引和孔子不一样。孔子的儒门是家大业大。而不出意料的话,接引所在的佛门也只剩下大猫,小猫三两只。孔子弟子会优先考虑韩平。但若是换成接引嘛,那应该就是像原著那样举全教之力支持。

本来现在佛门就损失惨重纵毕竟,若非太清设计,道门夹击,多宝背刺,大乘佛教又何以最终落得那样一个下场

但是,大乘佛教剩下的少数那几个高手,却都不是简单人物,

门人弟子凋零,虽然说休养了几十年,但是,困于一隅,又要应对西戎教廷,根本就无法恢复元气。

偏居一隅之地,便无法吸引优秀弟子,如此,不过是困于囚笼之中。

“叮,第五人,万神总领姜子牙,教育:101”

这可是道家妥妥的根正苗红。此人一出世估计又携带大量道家弟子。

姜太公博闻多智,刻苦力学,通晓天文地理,深谙治国安邦之道周武王即位后,尊之为“师尚父”。他是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谋主,在牧野之战中立下首功。战后因功受封于齐,都于营丘,成为齐国始祖。武王死后,姜太公作为周之太师,与周公旦等共同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并得到专征大权。姜太公在一百余岁时去世。

先后辅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等四代周王,既主军,又问政,武能安邦、文能治国。他被视为姜氏齐国以及齐文化的创始人。道家尊之为始祖,兵家奉之为武祖,儒、法、纵横诸家,亦皆追溯其为本家人物,故姜太公有“百家宗师”之称

而在历史上,姜太公并不是文人儒士的形象,相反姜太公是一个统帅的形象,杀伐果断,为达目的可以不计手段,甚至在那个时代可以不相信“上天”,颇具唯物主义的想法。

“叮,请宿主去掉两个人物。” “系统,去掉同侗与王阳明,在剩下的孔子、接引与姜子牙三人之中进行召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