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新家(1 / 1)

挖父亲过来的新老板给员工提供了楼房宿舍,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能在98年就有这样眼光的民营企业老板确实不多。整个大院有8栋楼,每栋六层,一层两户,由于父亲属于新建钢厂最早的一批员工,所以我们入住的时候,大院里还只是零零散散的入住了几户。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公司的快速发展,不久后整个大院都住满了。

我们一家分配到的是一户二层楼的住房,大概80平,两室一厅,宽敞明亮,比住在小胡同平房里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听父亲说公司还专门安排了厂车,负责接送在这个大院以及沿途的工人;为了让父亲安心工作,新老板还给母亲安排了一个并不累人的仓管职务;甚至还发了3万块钱的安家费让我们用于大件家具的置办,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对细致周到这个词语有了深刻的了解。

简单的家具置入之后,我们就住进了这个新家,我也是人生中第一次拥有了一个自己的房间,虽然装修很简单,但也让幼小的我得到了不同于老家的一种满足感。我还带上了爷爷给我亲手雕刻的木制棋盘,等着爷爷来了和我杀上一盘。

父母的工作都有了着落,接下来就是忙我上学的事情了。相比于父母工作调动,我这个转学可以让父亲,母亲操碎了心。镇上有一个小学,但是那个年代,户口十分重要,学校必须要跟着户口走,由于我还是老家户口,所以不能直接入学,必须要办理借读手续。并且借读还必须要多支付给学校一年2000的借读费用,这对于刚举家搬来南方的我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那时候父亲一月工资才1800块,而母亲是一月700块工资,为了这个借读费用,父母找校方谈了很多次,但都无果。无奈,父亲只好求助了新老板,有时候解决事情真的很简单。当天,老板便给校长打了一个电话,到了晚上,父亲便请老板和校长一块儿吃了一顿饭,然后让全家头疼不已的问题就解决了。校长特批我上学借读不需要支付借读费用,直到我的户口转到苏省,就这样,我的上学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我还记得我的一年级开学第一天,母亲骑着自行车拉着惴惴不安的我来到了新学校。虽然原本我就比较内向,但在老家毕竟是老家,都是当地人,即便再腼腆,不多时也能和小朋友们打成一片,现在是在新的城市,新的环境,我内心还是有点害怕的。刚来那几天,跟着父母出去置办家具的时候,当地人说的话真的是一句也不听不懂,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我虽然听不懂但是大受震撼”。而且他们说话的神情,语气中总是透露出一种我说不出的感觉,我当时不懂,后来就明白了这种感觉叫“排外”。当我随母亲进了教室之后,听着老师操着一口不算太正宗的普通话进行着开学指导,再看着旁边挂着的“请讲普通话!”的标牌,我最怕的交流问题总算是不用担心了。再领取了书本报道之后,我就随母亲回家了,就这样,我的小学生活就开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