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对手(1 / 1)

时光荏苒,来到新学校已经过去了一年。在这一年里,也算是适应了新的学校生活。

首先我得着重感谢苏省一直在普及普通话教学、交流,不然我可能还得被迫先学习吴侬软语才能听懂老师同学到底在讲什么。多亏了推广普通话,我也交到了不少朋友,就是后座帮我用铅笔芯消毒的那小子,他叫戴敖,本地人,据我一年时间接触下来,这黑小子当得起四肢发动这一形容词。一上体育课就生龙活虎,上蹿下跳的,跑步跳远样样前几名;但一上文化课就昏昏欲睡,每次上下眼皮都要做出一番激烈的斗争。还认识了一个看起来文文静静的小男孩,名字叫陆杰,也是本地人,聪明脑子转的快,由于擅长数学。每一个校园故事里,都会有一个小胖子,不才在下正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小胖子,虽然脑子还过得去,但体育属实是不堪入目那一列。记得有一次体育老师前脚说完“还有立定跳远跳不到1米8的男孩子吗?”随后上场的我立刻就给老师展示了一把什么叫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至于为什么说是竞争对手,那自然不是和戴敖那黑小子了,我这可怜的体育成绩给人提鞋都不配,文化成绩那黑小子自然拍马也赶不上我。这里说到的竞争对手是陆杰,因为我俩都比较喜欢数学,也算是不打不相识。

那时候数学课,老师总是喜欢课堂上布置一些题目让我们做,每次一做完题目,我就洋洋得意的抬起头,一边飞快的转着笔杆,一边环顾四周,然后两双同样洋洋得意的眼睛就这么不期而遇了。自此以后,每到数学课,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一到老师布置题目的时候,直接开展竞速模式,就是比谁做的快、做的对。到了后期,连中午学校食堂吃饭都要比速度,吃完一路狂奔回教室,当然,狂奔这一方面,由于身材限制,我有着明显的劣势,就不对比赛结果做过多赘述了。就这样,我和陆杰成为了好朋友,巧的是,戴敖幼儿园和陆杰一个班的,这样,我们就组成了一个“黑白胖”三人组。

二年级开始,由于离家不远,我就开始和大部分其他同学一样自己步行上下学了,我们三个回家刚好还是一个方向的,所以放学路上总能看到我们三个勾肩搭背回家的情形。路边的炸串摊和小卖铺总是我们三个回家路上的拦路虎,有事没事都要去逛个一圈,买不了也能看一看当解馋。那时候零花钱都1,2块的,5块,10块已经算是大钱了,很多时候,都是我们三个把零花钱凑起来,合资买个一点小零食,小炸串然后分着吃,这时候就突显了我的优势。我这一口跟他们的一口能一样吗?就因为这个,没少被戴敖那小子揶揄我“第一次见胖还能这么玩的。”我脸皮多厚啊,直接更加张开大口,给予他更大伤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