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南北之分1028(2 / 2)

说到这件事,老爷子却是叹息一声,悠悠说道:“当初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用了八个月就打到了元大都,北方虽说是收复了,但人心并不稳定,心向前元的士绅不止孔克坚一家,而是很多!”</p>

“咱也看不上北边的孔家,但为了稳定整个北方,只能册封他们为衍圣公,没办法的事!”</p>

为了天下一统,稳定江山,即便老爷子再不情愿也得捏着鼻子认了,谁让他们能代表天下的读书人。</p>

朱雄英接着问道:“皇爷爷,这孔家的南北之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孙儿还不知道其中的故事,您给讲讲!”</p>

老爷子喝口茶水,缓缓说道:“说起此事,还要从靖康之变开始……”</p>

靖康之变后,面对南下入侵的金人,为了道统的延续,嫡长一脉的衍圣公孔端友决定带着族人,背着孔子夫妇楷木像及画像,跟随宋室一起辗转南迁到了江南的衢州。</p>

到了南宋,面对元朝大军滚滚南下,整个南方也沦陷了,文天祥牺牲后,陆秀夫独自支撑着小朝廷。</p>

崖山海战,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南孔一脉的大部分人也跟着一起跳海了,只留下一小部分血脉背着孔子的楷木像逃进了深山老林躲藏起来。</p>

元朝立国后,忽必烈看中了孔家的影响力,让这些躲起来的嫡系担任衍圣公。</p>

结果南孔不愿意,没办法,忽必烈只能给了北边,一直到元末。</p>

大明立国后,元朝最后一任衍圣公孔克坚想两头下注,结果被老爷子狠狠的羞辱了一顿,但最终还是册封他的儿子为衍圣公,传到如今的孔讷是第二代了。</p>

听完老爷子讲完这一切,朱雄英唏嘘不已,后来的事情他是知道的。</p>

后来满清入关,北边的剃发易服修降表,南边的因为抵抗清军,被罚不能祭祀祖宗,只能观礼。</p>

“皇爷爷,衍圣公这个名号已经臭了,孙儿打算给南边的换一个,您觉得如何?”</p>

老爷子眉头一皱,问道:“你打算换成什么?”</p>

“圣人在唐朝之时曾被封为文宣王,但给孔家一个王爵肯定不合适,不如就虚封一个公爵吧,就叫文宣公!”</p>

朱雄英正色说道:“这个爵位可以世袭,但曲阜县令的官职要收回,这天下是大明天下,朕不允许任何地方势力把握地方行政大权!”</p>

小洪武,那也是个追求权力到极致的人,对于手中的皇权,他甚至比老爷子握的都紧,没有十成的把握,他绝对不会把任何权利放出去。</p>

“成,收回来也好!”</p>

老爷子投来一个赞誉的眼神,接着说道:“不过大孙,咱要劝你一句,虽说你打算扶持南边的,但要说对天下读书人的影响,还是北边的更大,可以流放,可以贬为庶民,但是绝不能杀!”</p>

“咱知道你对北边那些人动了杀心,但你是皇帝要顾全大局,不能意气用事,为了你的皇位能坐稳,忍忍吧!”</p>

朱雄英捏着拳头,神情严肃,一拳砸在石桌上,咬牙切齿的说道:“狗东西,真是便宜他们了!”</p>

“大孙啊,咱曾经给你说过,杀人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你的目的是顺利推行新政!”</p>

“为了江山社稷长治久安,为了天下百姓都能吃饱饭,自己受点委屈实在不算什么!”</p>

朱雄英无奈的叹口气,说道:“孙儿明白!”</p>

“走了,皇爷爷,晚上去东宫吃饭!”</p>

“成!”</p>

朱雄英走后没多久,朱棣拿着锄头走来,喊道:“父皇,儿臣已经干完了!”</p>

老爷子指着一块长满杂草的地说道:“老四啊,你把这块地也整整,回头种些瓜果,咱大孙夏天的时候就爱吃口冰镇的西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