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未雨绸缪2197(2 / 2)

燕燕转过身去,端来一盘点心,放在苏瑾身边说道:“兄弟,今天午饭略晚些,你饿了就先吃些点心垫一垫,我让他们多炒几个菜,所以,午饭就晩一点。你来南京得多住些日子,把我们的爹娘、你二姐和幺弟的事,以及家中你所知道的大小事情,都给大姐说说,大姐离家时间早,对家里没有一点印象。从我知事起,你大姐我就在苦难和逃亡中饱受煎熬,十六岁才逃到南京我的婆家里来,只说是苦难从此结束,谁知未见面的丈夫到江东经商,在回京时兄弟二人被张士诚水军杀死,公婆为此相继辞世,我就守了十年寡,直到去年初才遇见先生,才结束了寂寞凄凉孤苦的子。……”</p>

刘伯温笑着说道:“燕燕,你别光顾了说话,你今天比平时说的话要多一倍,我看你还是最好到厨房里去,看一看午饭做好了没有。”</p>

“好,我现在就去。兄弟,你先坐一阵,大姐一会就回来。”燕燕说完就兴冲冲地走了。</p>

苏瑾见他大姐离去,就回过头来问刘伯温道:“先生,你说说你是怎样遇上我大姐的?如果你没有遇上我大姐,恐怕我一辈子也找不到她。”</p>

刘伯温转了一下眼珠,然后回忆地说:“这件事说来也奇怪,这完全是一种机缘的巧合。”</p>

于是刘伯温就把他和朱元璋怎样在两年前所发生的事从头至尾说了一遍,苏瑾听了高兴地站起来说道:“天意、天意、天意呀!太巧了,真是无巧不成书,先生如果不对上我大姐的对联,我今天也见不到大姐,看来先生与我们苏家有不解之缘。”</p>

这时,燕燕抱着一个一岁多的男孩走进来,说道:“马上准备吃饭了!呵,让我们小璀看一下谁来了,是大舅来了,你们两舅侄相互认识一下。”</p>

刘伯温站起来招呼苏瑾道:“走,苏瑾,我们快吃饭去。”</p>

苏瑾站起来接过小外侄跟在刘伯温身后,燕燕把手搭在苏瑾肩上,一起走出书房。</p>

午饭后,苏瑾沐浴更衣后换了一身新装,走进客厅,苏瑾一下就变得精神起来,燕燕也换上新衣,姐弟相逢,人逢喜事精神爽嘛。燕燕看着苏瑾说道:“这就对了,这才像苏家大少爷的气派,不能像个落魄者或逃亡者。兄弟,你先给你大姐说说你温州的详细情况,大姐到现在对你家还知之甚少。”</p>

苏瑾整理了一下新衣,然后坐下来,说道:“大姐,我现在家里只有岳父岳母两位老人,现年不到六十岁,他们只生了一个闺女,就是你的弟媳叫齐鹤,我岳父姓齐名闻天。他老人家很会作生意,开了各种店铺三十多个,什幺盐、铁、烟、酒、绸缎都有,还有两个造船厂,他把生意都作到南洋去了,特别是近年来,家里添了三个男丁,这老头更是迈劲地作生意,他说,这么多孙孙,要给他们多挣点家业,我岳父母对我很好,你弟媳也很贤惠。我很高兴,这趟岀来,完成了父母的遗愿,找到了大姐你,我也就别无他求了,我就早回温州,安心去当好女婿,帮我岳父管好生意,我家每年收入约三百万两白银,是温州第一首富。关于苏家遗产的问题,今天趁大姐在这里,我决心放弃我那份遗产,我那一份全部送给大姐。所以这个收荒匠,还得请先生你继续当下去,或许先生这辈子都要当了,很对不起,我无法为先生分忧。”</p>

“你们在说什幺?我怎幺越听越糊涂。先生要当什幺收荒匠?”燕燕不解地问。</p>

刘伯温大笑道:“这是我们男人之间的事,我和苏瑾之间的事,你就不必细问了,苏瑾来得好,为我们日后全身而退打下了基础。”</p>

“先生,你现在在朝中,不是很好吗?如日中天,怎幺有全身而退之说?”苏瑾问道。</p>

刘伯温用手捏着鼻子,在旁边的痰盂中擤了一下,然后用手帕揩一下鼻子说道:“苏瑾,你不知道,在朝为官,生死两难。官场如战场,战场上是拿明晃晃的刀枪和敌人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官场是不拿刀枪,而拿笔杆子内部进行的斗争,各朝各代,历来如此。正如李善长一样,今天是左丞相,不出一至三个月,他就会被拉下来,这是必然的。因为前几天,我到御书房去见皇上,见他正在看‘新唐书’仇士良传,我看他在‘……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一句下面,打了几个波浪号,我就明白了皇上要‘清君侧’。这是要清谁呢?当然是皇上身边位高权重的人,那些威胁皇权的人。第一个就是李善长了。”</p>

“那第二个呢?接下来皆是谁?”燕燕有些紧张地问。</p>

“第二个嘛,当然就是我刘伯温啰。”刘伯温平静地说,“不过暂时还轮不到我头上。我估计李善长被罢相以后,如果我不接相位,可能就是杨宪接相,杨宪之后可能是汪广洋,再下来是胡维庸。如果胡维庸为相,就是我们全身而退,离开南京之时,这个时间不会是目前,但也不会很久,我估计在三年之后。所以我们现在就应早作准备,趁这次苏瑾来京之机,我们把重要的东西先运到温州去,这里只留下一个空宅,他日我们说走就走,那时孩子也大了,行动也方便些。改天我们再详细研究一个方案,这两天还是让苏瑾先休息几天,然后我带苏瑾去游一下南京。怎么样?”</p>

燕燕说道:“先生说得对,来南京不游一下风景名胜,以后会后悔的。”</p>

燕燕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什幺,就对苏瑾说道:“兄弟,你现在有什幺随身携带的父母留下来的苏家物品吗?给一两件与我作个纪念,我必竟也是苏家的后代呵!最好是父母用过的,弟妹的也可以。”</p>

苏瑾把横身摸了一阵,也没有摸到什幺可以作为纪念的东西。就抱歉地说:“大姐,我这次出来得仓促,没有带什幺有纪念性的东西。这样好了,在温州家里还有一些这类的东西,如当年我入赘齐家的聘礼中有不少是父母购买的,有绿色玉佩、金簮,玉圈金镯,扇坠耳环,我回去挑几件,派人给你送来,怎么样?十件也有。”</p>

“有代表性的东西,一两件就够了。专程送来没有必要,如果我们今后告老还乡,来温州定居,给我一两件就可以了。”燕燕说道。</p>

刘伯温不慌不忙走到立柜前,打开一个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小画卷说道:“你别着急,我这里却有一件你们苏家的货真价实的物品,你们可以拿去瞧瞧。”</p>

“你有?”燕燕不相信地说道,“该不是赝品吧?”</p>

刘伯温笑着说:“你一百个放心,我刘家店从来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不信你可以问你兄弟苏瑾。”</p>

燕燕从刘伯温手里接过画巻,打开一看,见是一幅“送别图”,就扁了一下嘴说道:“还说不是赝品,这上面的题字就是先生的笔迹,你以为我看不出来?”</p>

燕燕说完嗔怪地看了刘伯温一眼,刘伯温委屈地笑着说:“这可是天大的误会,这事只好让你兄弟苏瑾来解释。苏瑾,你过来给你大姐说清楚,这是不是你苏家的物品?”</p>

苏瑾过来看了一下对大姐说:“大姐,这千真万确是我们苏家之物。这是二姐亲笔画的一幅想象画。”</p>

“这是送别谁呢?”燕燕问道。</p>

“送别你呀,大姐。因为她生日那天夜里二姐做梦,梦见你回来了又离去,第二天二姐就作了这幅画送别你们,在马车里招手的就是你,送行的两位老人就是爹和娘,娘的左手边是二姐,爹娘前面的人是苏瑜兄弟,爹的右手边是我,我当时还抱怨二姐把我画丑了。那时先生在我们家当教师,所以这字是先生题的就不奇怪了,当时先生大概是受了画上飞燕的影响,才题了诗经上的‘燕燕欲飞’,二姐很喜欢这幅画。”</p>

燕燕听了,回头向刘伯温说道:“先生,这幅画是不是你和皇上去救莺莺时叫她鉴别的那幅画?”</p>

“正是。这幅画一直贴在你妹妹的闺房里,”刘伯温补充地说,“我是从败瓦颓墙下才找到的。”</p>

苏瑾也补充说道:“二姐曾说过,她因为太想你,经常梦见你,才作这幅画的。”</p>

燕燕听了,拿起画,把画贴在心上,两眼泪双流,动情地说:“我可怜的妹妹,你姐姐我也好想你。……好,我去把它裱好,也挂在我房里,叫它永远陪伴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