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金蝉脱壳2204(2 / 2)

“难道是我们这些功臣宿将不成?”徐达像是在问刘伯温,又像是在问自己。

“为什么不是?”刘伯温反问道。

“有什么证据?”徐达两眼盯着刘伯温问道。

“你只要看一下最近连续是些什么人遭贬,这就是最好、最有力的证据。”

徐达伸岀左手,扳着指姆数起来:“遭贬的有李善长,徐达,刘伯温三人。难道他认为我们三人是家贼?真是岂有此理!”

“谁叫你功高震主呢?谁叫你们是韩国公、魏国公呢?我问你汉高祖刘邦在得了天下以后,为什么接二连三杀掉为他打江山的大将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王侯。”

徐达拿起筷子夹起一只鸡腿准备往嘴里送,一边漫不经心地说道:“那是对他们不放心,怕他们起来造反的缘故。”

“好一个‘不放心’,你终于说到问题的核心和本质上去了。”刘伯温握了一下拳头,肯定地说道。

徐达听完大吃一惊,鸡腿从筷子上掉下来落在地板上。徐达赶快弯腰从地上捡起鸡腿来,放入自己的碗中,说道:“你是说皇上对我们不放心?”

“什么?你说皇上对我们不放心?你怎么说这种悖逆的话?”刘伯温指着徐达的鼻子佯作威胁地说。

“是你引诱我说的。”二人对视一阵,低声会意地大笑起来。

“先生,你说的是真的吗?”徐达仍然有些不相信地问。

刘伯温长长地岀了一口气,皱了一下眉头说道:“他曾经公开说过:‘在打天下时他最喜欢人才,现在是坐天下,他最喜欢的是奴才,虽然前后只差一个字,这正好是‘不放心’三字的最好注脚,这就是为什么功臣宿将遭贬,胡维庸这种奸佞小人被提拔为相的根本原因。现在的大明朝正如屈原所说:‘金钟弃毁,瓦釜雷鸣’之时。大明朝的功臣宿将没有倒在敌人的刀剑之下,却一个个要倒在胡维庸的‘举罪箱’下,这不能不说是大明朝的悲哀。其实,这没有一点可大惊小怪的。历史有他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只要番一下历史,从春秋战国以来,各朝各代的君王在取得了统治权,当上了帝王之后,都有血腥的,野蛮的‘清君侧’事件的发生。所谓‘清君侧’就是清除帝王身边隐藏着的坏人。从他平时所崇拜的三个开国皇帝:秦始皇、刘邦和赵匡胤来看,都有杀功臣的事发生。秦始皇杀吕不韦,刘邦杀韩、彭、英,赵匡胤杀杯酒失兵权的郑子明,我朝清君侧才刚开始,以后被清的人会更多,不信请你拭目以待。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就不转弯抹角了。我再问你,你的那位义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知道吗?”

“……”徐达想了一下,摇摇头,不知怎样回答,他就反问道,“先生,你说呢?”

“我说出来,你可能不会相信。他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他的疑心特别重,他不会相信任何人,他的性格飘浮不定,有时性格开朗,有时性格狭隘,有时很仁慈,有时很残忍。他这个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狼视鹰顾,内心狠毒,记人小过,忘人大德。一开始,我希望他能像李世民一样成为一代明君。由于他性格上有这么多缺陷,看来,我对他的期望那是过高了。因此,我们为之奋斗的复兴伟业将会大打折扣,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最大悲哀。唉,我都是要离开的人,我还管这些事干什么?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再过两三天就要离开南京,但很难平安地回到家乡南田。所以我今天只有向你求助,帮我平安回乡。”

“这是为什么?”徐达问道。

“因为我曾反对胡维庸为相,他对我恨之入骨,他肯定会在半路上和南田陷害我,要置我于死地。”刘伯温两手一摊,认真地说。

徐达用左手拍着刘伯温的右肩,坚定地说:“既然路上和南田都不安全,那就留在南京不走吧!明天你就搬到我家去住,我家房子很宽,有一半的房屋没人住,我还愁太寂寞了,住在我家谁也不敢动你一根毫毛,好,就这么说定了。”

刘伯温摆摆头摇摇手说道:“天德,人家两年不给我年俸,明显是要赶我出南京,我何必厚着脸皮赖在南京干什么?我还不如早回南田去种我那几亩薄田。”

“哎,先生,你都这把年纪了,还种什么薄田。就这么定了,搬到我家去住,我明天早上就派人来接你们一家。没有俸禄饿不着你们,我每年给你拨一千六百石给你,比你原来俸禄多一倍,你们全家就衣食无忧了。我们两个什么事也不过问,就每天下棋玩,何乐而不为?听说你是大明象棋、围棋第一高手,我正想拜你为师哩,向你学几招象棋,提高我的棋艺。对,这件事就这么干。现在定下就不变哪。”徐达高兴地拍着大腿说道。

刘伯温摇了摇头,泼冷水地说:“不行啊,天德,你的想法太单纯、太幼稚了。要是这样,不出半年,我们两家就大祸临头,我们两个就会身陷囹圄,性命不保。”

“怎么会?我们又没有招惹谁,更没有干什么坏事。”徐达睁大眼睛吃惊地说。

“天德,你想的太简单了,”刘伯温一针见血地说:“你想想,人家本来就不放心我们俩,我们俩偏偏又凑到一起,一个是大明军师,一个是大明第一武将,凑到一起,人家会说我们俩结为死党,图谋不轨,想造反。这正好授人以口实。”

徐达听了,惊愕地说:“有这么严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