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子龙银甲入美稷30(1 / 2)

美稷城,使匈奴中郎将和南匈奴单于庭的驻地。

南匈奴单于庭的地理位置曾几度变迁,脉络十分清楚。最初,东汉将南匈奴藩属政权及其部众安置在五原郡西部塞之北80里的漠南草原(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东部);不久,移驻云中郡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云中古城);之后,又南迁至西河郡美稷县,长期驻扎于此。

建武二十六年(50),冬,前畔五骨都侯子复将其众三千人归南部,北匈奴单于使骑追击,悉获其众。南单于遣兵拒之,逆战不利。于是复诏单于徙居西河(郡)美稷,因使中郎将段郴及副校尉王郁留西河拥护之,为设官府、从事、掾史。令西河长史岁将骑二千、弛刑五百人,助中郎将卫护单于,冬屯夏罢。自后以为常,及悉复缘边八郡。南单于既居西河,亦列置诸部王,助为扞戍。

至此,美稷遂成为使匈奴中郎将的治所。

美稷县城分内、外两城。

外城南北长500米,东西宽400米,平面呈长方形。北墙开三门,南渠自东而西注入暖水川。内城在外城西南部,南北约270米,东西约205米,亦呈长方形。北墙偏西开一门,正对外城北墙的西门。全城最高点在内城东北部,平地高于外城地面3米以上。

内城设有官署、仓储、和冶铁之所,为使匈奴中郎将治所。

匈奴中郎将或使匈奴中郎将,拥节,秩比二千石,主监护南单于,故后世又称护匈奴中郎将,而且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其地位当在度辽将军、乌桓校尉之上,行督率之责。

外城,则为匈奴王庭所在。

是夜,月色如水。

美稷县内城,使匈奴中郎将张敏居所。

张敏枯坐桌前,眉头紧锁。

他是在光和元年(178年)七月上任,他的前任是张修,就那个擅自杀了单于呼徵,立羌渠为新任单于被灵帝处死的张修。

前任刚刚因为擅自插手南匈奴之事被杀,张敏这个后继者自是引以为戒。

自上任至今已有十年,张敏这十年来一直小心维护着与单于羌渠的关系。

既不能让南匈奴有反意,又不能太不把这些南匈奴当人。毕竟以灵帝对于张修的态度,可知这位大汉皇帝暂时还不想与南匈奴翻脸。

其实也可以理解,也不看看近几年发生了多少起叛乱!

中平三年(186)二月,江夏郡(今湖北云梦)兵赵慈起兵反汉,杀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太守。

春,灵帝下令修复上年毁于火灾的南宫,先使钩盾令宋典修南宫玉化殿,又使掖庭令毕岚重铸四铜人、四黄钟,铜人列于南宫仓龙、玄武阙外,黄钟悬于云台及玉华殿前。另铸加以吞吐水的天禄(传说中的兽名)、虾蟆,转水入宫,又作翻车、渴鸟,用以洒扫道路,极尽精巧,年用钱财皆从全国各地强行搜刮而来。

五月,壬辰晦,日有食之。

六月,荆州刺史王敏讨赵慈,斩之。车骑将军赵忠罢。

十月,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市西)蛮起兵拳汉,攻掠郡县,汉廷令州郡率兵将其击败。

十二月,鲜卑寇幽、并二州。

中平四年(187年)二月,荥阳郡(今属河南)民起义。义军攻打中牟(今河南鹤壁西)斩杀中牟令落皓及主簿潘业,声势渐盛。三月,河南尹何苗率兵镇压,义军失败。

中平四年(187年)八月,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人张纯与其同乡张举起兵反汉。张纯等与乌桓大人丘力居结盟,抄掠蓟县(今北京西南),杀汉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郡(今河北丰润东南)太守刘政、辽东郡(今宁义县)太守阳众等。

有众十余万,屯于肥如(今河北卢龙北)。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二人移书州郡,声言张举将代汉为帝,要求汉帝退位,公卿奉迎张举。

中平四年(187年),长沙郡(今湖南长沙)人区星自称将军,聚众万余人,攻打郡县,起兵反汉。汉廷以孙坚为长沙太守,进剿区星义军。孙坚至郡,施设方略,身先士卒,一月之间,即将区星军讨平。孙坚因其功得封乌程侯。

中平五年(188)二月开始,中原黄巾余部纷纷起事。二月,郭太等于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镇)起事,攻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东郡(今山西夏县西北)等地。

要是南匈奴这个‘边郡定时炸弹’再炸,灵帝就有的忙了。

为了自己这来之不易的比两千石,张敏这几年可谓是安安稳稳,与单于羌渠各自为政,倒也没发生什么大事。

只是没想到这个与自己还算和睦的单于,被囚禁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