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客登门(2 / 2)

“颖阴也算颍川腹地,又有不少大族定居。以城内守卫,应不至于让黄巾猖獗至此吧!”青年疑惑道。

“以城内守军,确实不至于此。”那行人说道“阁下可知,朝廷派何人来颍川剿贼?”

“应是左中郎将皇甫嵩与右中郎将朱儁。”青年答道。

“正是此二人!”行人见青年答的如此迅速,对于眼前之人已是有所计较。若真的只是久居山野,又如何对朝廷动向知晓的如此清楚。

“听闻皇甫嵩与朱儁调发五校(北军五校,为中央主要常备军,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将宿卫兵)三河(河东、河内、河南)骑兵,同时招募精壮之士,共计四万多人。二人各率一部,共同镇压颍川黄巾军。”青年又道。

“确如阁下所言,正因如此,郡内守军大多被征调而去。”行人应道。

“看颖阴如此状况,怕是前线出了问题。”听完行人所言,青年也大致明白了如今现状是何所致。

“正如阁下所言!前几日,朱中郎将先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不慎大败。皇甫中郎将前去接应,奈何贼兵甚重,两位中郎将不敌,只得退守长社(今河南高官葛县东北),被波才率军围城,颍川大多兵力也陷于长社,无法脱身。”

“原来如此!黄巾久攻长社不下,只得合兵围城。但黄巾贼众人数颇巨,所带粮草必是难以为继,只得在周遭城池抢掠,颖阴正处长社之南,所距不远,加之诸多望族盘踞,必定粮草充足,正是黄巾劫掠的首选。”经过行人介绍,青年自是明悟。

“先生高见!守军大多被征调往前线,留守兵力不足,自是无法抵御黄巾劫掠!”行人见青年仅凭几句言语便将局势分析的如此透彻,心中讶异更甚。

“既如此,荀氏可还在此?可有举族外出避祸?”青年想到自己此行目的,问道。

“先生不必担忧,荀氏为当地望族,自有私卫。如今外逃避祸的,大多是百姓富商。”行人答道。

“听阁下所言,对颖阴之事颇为熟络,应不是普通百姓,不知如何称呼!”

“在下张宣,乃颖阴县门下议曹。”行人,也就是张宣答道。

“原是张议曹!在下云汜,一介布衣。”青年答道。

“观云先生言谈,必不是泛泛之辈!”张宣笑道。

“张议曹谬赞!”

“如今形势如此,先生要拜访荀氏,可有拜帖?”张宣问道。

“并无。”

“既如此,靠先生一人怕是进不得这荀府。如今形势危急,没有拜帖守卫怕是不放先生进去。”张宣道。

“先生可有办法?”云汜问道。

“先生不必担心,荀氏有与我同在颖阴县衙共事之人。如今时辰,应是差不多要回来了。”张宣道。

二人在街边闲聊,不多时,张宣便带着云汜走向正往二人方向而来的青年。

“公达!”张宣上前道。

“原是张议曹,可有要事?”被称作公达的青年应道。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云汜。”张宣说着,把之前之事向这荀氏青年解释了一下。

从张宣口中,云汜也知晓眼前青年之名,荀攸、荀公达。

“我还有公务在身,就不陪二位了!”张宣在解释清楚后,便先行离开了。

“云先生,是吧!”目送张宣走后,荀攸看向云汜。

“墨家弟子云汜、云子归,奉家师云漠之命,特来拜访荀仲慈荀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