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墨家弟子(2 / 2)

朝廷对此甚为震怒,当即以何贵人之兄何进为大将军,并命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骑都尉曹操率兵四万围剿颍川郡(今河南禹县)黄巾军。

但出师不利,右中郎将朱儁被黄巾部将波才所败。身为三大主力之一的朱儁部的溃灭,让黄巾军士气大涨。没过几天,皇甫嵩所率军队就被逼围至长社城。

面对城外十余万黄巾军的围困,兵力不足的皇甫军只能龟缩在长社城内。好在城内粮草充足,加之对皇甫申的信任,官军才没动乱。

但从被困至今已有十日,就算对那皇甫中郎将再怎么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也会胡思乱想吧。

而现在的军营中,这些想法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滋生恐惧。显然,现在的守军们的情绪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如若局势这么持续下去,十天或者半个月,这里就会大乱。对于这一点,身为将门之后的皇甫嵩中郎将显然非常清楚。

皇甫嵩,子义真。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汉灵帝时被征为侍郎,迁北地太守,黄巾之乱时上书请求解除党禁,被封为左中郎将。

此时,这位左中郎将正一脸阴沉的站在中军营帐之中。

“前几天派出去求救的人还没有消息吗?”皇甫申看向站在一旁的军官。

“还没有消息!中郎将,我们已被困十日有余,援军却迟迟未到,我们没时间了啊!”军官一脸无奈的看向皇甫嵩。

“其中道理我自是知晓,但敌众我寡,如无援军属实难有破局之策。”皇甫嵩眉头紧蹙着说到。

“中郎将!中郎将!”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冲进营帐。

“怎么了?”皇甫嵩问道,这个时候再有点什么事就麻烦了。

“中郎将,城门外有变,您快去看看。”

一听这话,皇甫嵩赶忙向城墙走去。

“中郎将。”待皇甫嵩到城墙之后,几名军官向他行礼。

皇甫嵩应了一声,转头向城外看去,脸色瞬间阴沉起床。

只见城外大军集结,攻城器械已经到位。

“他们等不及了!”皇甫嵩无奈道。

“看这架势,最晚明早,他们就要总攻了!”旁边的军官说到。

“回去集结将士,准备死战!”皇甫嵩当即下令。

“是!”一众军官应声之后,便下去准备。

皇甫嵩望着城外,心中念到:“明天怕是凶多吉少!”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跑来,说到:“中郎将,城外有一人要见您,说是曹都尉派来的。”

“什么?”皇甫嵩听闻,赶忙下了城墙。

“中郎将,小心有诈!”一名军官提醒到。

“无妨,一个人翻不起风浪,先去看看。”说着,皇甫嵩翻身上马,向城门奔去。

“开门!”随着皇甫嵩一声令下,城门大开。

出城后,皇甫嵩只见前面一个黄巾军装束的青年骑马而立,看着约摸二十岁左右,自然便是云汜。在其身后几百米处,几个黄巾游骑远远观望着。

“阁下说是曹都尉派来的?”皇甫嵩远远问道。

“正是,曹都尉让我为中郎将带来破局之策。”云汜笑着答道。

“既是曹都尉派来的,你如何过得了黄巾军防线,后面哪几个游骑又是怎么回事?”

“他们是来监视我的。”

“监视?”

“没错,为了可以见到中郎将,我混入黄巾军,并说我是中郎将旧识,可以劝降中郎将,他们就让我来试试。”

“我如何信你说的?”皇甫嵩有些奇怪的望着青年。

“中郎将,不瞒您说,他们明早就要攻城。我想以您的兵力,怕是无法抵挡吧!”青年仍是不疾不徐的说着“破局之机,只在今晚!将军,如若您不信我,我自会离去。但除此之外,您还有其他选择吗?更何况只我一人,还能打赢几千人不成?”

波才其实并未准备攻城,如今形势不过是云汜的建议,以此来给予皇甫嵩压力,加大劝降成功的几率。

波才觉得有理,也就十分配合,将所有黄巾集结。

皇甫嵩望着云汜与后方黑压压的黄巾军,面色不定。

“中郎将,还在犹豫吗?为将者,这点魄力都没有吗?”云汜玩味的看着这位将门之后。

“那我就选择相信阁下,请!”皇甫嵩一咬牙,让出了路。

云汜微微一笑,向身后几个游骑拱拱手,便随皇甫嵩进了长社城门。

几个黄巾游骑见青年走后,便跑回黄巾军营帐,向波才汇报。

“还真进去了!”波才眉头一皱,但想了想后就不在意了“一个人有什么用,明早之前要不回来就直接强攻,免得夜长梦多。”

另一边,皇甫嵩军营中。皇甫嵩与青年相对而坐。

“现在,阁下可以说一下自己姓甚名谁了吧!”

“在下云汜,字子归,墨家弟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