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胜利解决问题861(2 / 2)

护良从殿堂的后门进来,他身着千牛卫大将军的官袍,头戴交脚幞头,神色威严,彦良拖后了半步,身着圆领宽袍,腰挂金带,挂着一柄短刀。护良目光扫过众人,停留在当中那张椅子上。

“为何只有一张椅子?”

“啊?”一旁的侍从愣住了,护良皱了皱眉头:“再搬一张椅子来,与这椅子并排而放!”

“不必了!”彦良笑了起来:“今天是你的好日子,哪里有我的座位!”待会我站在一旁便是了!”

“你是我的兄长,这次又是你打败了吐蕃人,岂有我坐你站的道理!”护良急道。

“父亲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这次是你为主将,我是你的副手!”彦良笑道:“军中连父子都没有,更不要说兄弟了!”

护良没奈何,只得在那椅子坐下,向一旁的司仪点头示意典礼继续进行。参见者诸个上前,每进一位,那位声音宏亮的司仪便高声宣读他的官职和姓名。护良一一点头示意,依照其官职大小,亲近程度予以相应的对待。

如果在河口之战前,护良的这般举止已经会被视为傲慢无礼,但胜利是将军最大的底气。每个人都将护良的行为视为上位者应有的威严,每个人都渴望着这位从长安来的新星能带领唐军击败入侵的吐蕃人,夺回河西诸镇,重新打通通往西域的商路。把和平和财富重新带回这里。

“我这次从长安来,受天子之命,统领河西陇右诸军,征讨蕃贼。前几日河口一战,斩杀贼首赞婆,稍挫贼锋!”护良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沉重起来:“然河西未复,关中动荡,天子有西顾之忧,实乃我等武人之耻!我等自当勠力同心,讨伐蕃贼,以解君父之忧!”

“受大都督令!”众人齐声应道。

护良点了点头:“列位先各自回去吧!”

众人向上首的护良躬身行礼,待到护良起身离开,才向外间退去。有人来到裴行俭面前,低声道:“公子有请,请裴公随小人来!”

裴行俭跟着那人穿过侧殿,穿过一条巷道,来到一处精致的禅院。只见护良站在院门,走下一级台阶,拱手道:“裴公,方才堂上不得已失礼了,还请见谅!”

“你这次是奉君命而来,统领陇右河西诸军,岂能不立威!”裴行俭看到护良降阶相迎,笑道:“老朽还不至于这么不通情达理!”

“裴公能谅解,那就最好了!”护良伸出右手,搀扶住裴行俭的手臂,一边往里面走,一边向其介绍彦良道:“这位便是我的兄长!他名叫彦良!”

“一国之君,果然是天日之表,一表人才呀!”裴行俭笑道。

“小国之君罢了!”彦良笑道:“我在倭国时也曾经听说过裴公的名声,实乃当世之名将!”

“令尊的手下败将而已!”裴行俭叹道:“何以言勇!”

“裴公此言差矣!”彦良笑道:“当初您虽然败在家父手下,输的却不是韬略兵法,而是大义名分。那裴居道囚禁天子,倒行逆施。裴公就算再精通兵法,难道还能以逆抗顺不成?”

听到彦良这般说,裴行俭心中不禁暗喜。当初他被王文佐打的全军覆没,连自己都被生俘,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引以为生平第一大憾事。但现在以王文佐的身份地位,他这辈子肯定是没机会在战场上找回场子了。而彦良这番话的意思就是说:不是我的兵法不如你王文佐,而是我运气差,站错了队,跟了裴居道这个倒霉鬼,大势人心都不在我这边,所以我才输给你的。而站错队这件事不能怪自己,毕竟当时朝廷掌握在裴居道手里,身为边军将领的裴行俭又不可能抗命。而且这番话不是出自别人,而是出自王文佐的儿子口中,换句话说,王文佐自己也是承认的。想到这里,裴行俭只觉得胸中积郁一下子去了七八分,不由得胸中大快。

“老朽当时也是势不得已!哎!”裴行俭叹了口气:“不过令尊的用兵我是服气的,此番护良公子你能够这么轻松的打败吐蕃人,击斩赞婆,着实有令尊几分气象!”

“裴公,这次领兵击败吐蕃人的不是我,是他!”护良指了指彦良。

“哦?”裴行俭目光闪动:“原来是老朽搞错了,那这位殿下,您身为一国之君,为何丢下江山社稷,来这陇右呢?”

“我虽然是一国之君,也是父亲的部属。”彦良笑了笑:“家父有传檄招兵,我就来了!至于国中事务,我已经交给了一位大臣!一两年内,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原来如此!”裴行俭点了点头:“那这么说来,令尊是想要速战速决了!”

对于裴行俭能够猜出这点来,护良倒是不奇怪:“不错,临别前,家父曾说兵贵胜不贵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