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再试一试!25(2 / 2)

墨染的黑夜下阳沁湖风吹过阳沁湖水面,湖水哗啦啦的滚动,翻卷激荡,风起云涌,浪花落处有一座塔模样的建筑,雕檐碧瓦、层层递进,高耸入云,伫立在湖边。

这座高塔高有数百丈,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塔,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宝玉妆成栋梁,白玉石砌就栏杆,砖瓦略显年代感。

建筑的正面前,挂着蓝底金字的牌匾,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列子阁。

这便是闻名天下的列子阁,儒道十阁之一。

大乾王朝已有接近百年历史,而这列子阁已存在了千年之久。

列子阁的最顶层平台上,两位老者正在观夜色,喝茶闲谈。

两人正是大儒荀列子和刘高远。

“高远,你如今入阁已有一年有余,现在成大忙人了,老夫想要找你闲谈都难。”

荀列子出声,心中有些感慨。

一年前,两人常常一起琢磨学问,鸣诗作对,游历山河。

刘高远笑着回道:

“荀兄,我何尝不想和你一般潇洒,可儒道一途,学无止境。如今我想要更上一步,只有入朝为官,造福百姓,以天下为己任。况且当今圣上,虽然来位不正,所行之事正在合乎我的理念,不然我也不会入朝为官。”

荀列子端起茶杯,浅尝一口,随后笑道:

“合乎你的理念?我看未必,如今朝中勋贵众多,特别是玄机侯李神玄,建难一役最大功劳者,开国名将!

他虽不是国公的爵位,但在位的七位公国哪一个有他这般的权势,如今又封为太子太师,官居一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身为理学家,朝中有无数拥护者,又是太子太师,恐怕皇上请你让你入朝,是为了平衡那李神玄的权势。”

“我怎会不知?”

刘高远摇头道:“自古帝王心难测,即使知道,又当如何?

我便行我所行之事,合乎心意,念头通达。

当今圣上古长空尊儒术,学的是黄老道家,内道外儒,可无论怎么玩弄帝王之术,他要做的是将这大乾王朝兴盛,这便是好的一面。

只是,这个帝国经历百年的积累,留下了许多隐患,即使是圣上英武圣明,杀戮果断,想要解决王朝这些百年来积重难返的问题,也是颇为棘手。

圣上得位不正,为了稳固朝廷局面,很多事情不好出面,现在朝廷内部有许多问题,只有借助外部人之手才能解决。

我入阁便是为了这个目的,即使老夫知道这其中无比凶险,困难重重,老夫亦无所惧,若我们这些读书人不站出来,这个王朝还有谁能挺身而出?”

荀列子听了许久,良久没有回话。

许久,他才颔首道:

“没错,大乾王朝看似稳固,坐拥中原大地,其实内在有很多矛盾没有解开,这些导致帝国崩塌的导火线一触即发。

皇位不合礼法的更替,国运大损。

朝廷内部贪腐,党派林立、边疆丢失燕云十九州还未收回。

北面匈奴虎视眈眈、世家阀门、江湖势力兼并土地、藩王割地而据,拥兵自重.....这些问题都是足以颠覆王朝....”

荀列子起身,看向远方的夜景,城市依旧灯火通明,繁华的下面是累累白骨,城市中央的皇宫威严肃穆,最终开口道:“高远,师兄不及你也。”

刘高远笑着摇摇头:“不,师兄,若是你不承这列子阁的阁主这份重任,孑然一身,你也会跟我一样抉择。”

闻言,荀列子眯着眼睛抚须,不置可否。

两人有闲聊了一番,突然,刘高远想到一件事情,笑着开口道:

“师兄,近日来打算收得一名弟子,出自玄机侯府,他虽是李神玄的儿子,的理念却与他父亲不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