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海岛小夫妻,养崽撩夫甜蜜蜜_分节阅读_第146节(2 / 2)

  但是有一点,人家只卖不租。”

  江嘉意听后心里忽然一动,问:“林小巧老公家的邻居?是不是一个姓李的阿婆家?”

  王姐惊讶:“是,你还认识她啊?”

  “之前去过她家。李阿婆的女儿以前嫁到了云州岛,她在我们营里打过散工,我爱人和她还挺熟悉的。”

  “是去她家里吃饭了吧?”王姐当即道。

  她说着冲江嘉意眨了眨眼:“李阿婆做饭很好吃,就是太贵,我总共也只去过一次,还是厂里的姐妹们一起凑份子去的。”

  “李阿婆要卖房子啊?为什么?”

  虽然现在私人开餐馆还要偷偷摸摸,但南江这边其实管得不严。

  一来这里天高皇帝远,对政治的敏感度本来就不高。

  再来这里没什么流动人口,住在这边的都是本乡本土的人,做事只要不是特别出格,也没谁会去告发。

  毕竟大家都是几辈子的熟人,办这种背后戳刀子的事儿,会被人骂到飞起。

  李阿婆的餐馆生意已经做出知名度了,哪怕每天就只开个一桌两桌的,也足够她生活。

  江嘉意想不出她要卖房子的理由。

  听她这么问王姐笑道:“李阿婆要去大城市享福啦!他们一家子都走,这边房子用不上了,所以要卖掉。”

  通过王姐说明江嘉意才知道,原来李阿婆的女婿是制船厂的大师傅,手艺特别好。

  两年前粤市成立新的制船厂时,他被借过去帮忙。因为表现出色,现在被新制船厂正式调过去了。

  人家不仅帮他解决了夫妻两口的工作,子女的入学,还给分了一套大房子。

  因为李阿婆的女儿是独女,公婆又早早地去世了。所以人家女儿,女婿就决定把老太太接过去一起住,也方便照顾。

  这一去粤市很可能以后都不会再回来了,所以老太太的房子留着就没有什么用了。

  老人就想把房子卖掉,留着一笔钱可以养老,也可以减少女儿的负担。

  王姐的话让江嘉意很心动,同时也有些迟疑。

  她曾经是想过在南江买一套房的,不过那时候压根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结婚。

  不过即便是那时候江嘉意也没想过要去买一套李阿婆家那么大的房子,她的打算也不过就是能买一个家属院的小单元房就心满意足了。

  忽然有这么一个机会摆在面前,江嘉意却有点迟疑了。

  她也没给王姐实在话,只说回去想想再回复。

  回家的路上江嘉意在算自己手里有多少钱。

  丈夫给她的不算,只算自己原本就有和这几个月赚的,江嘉意手里有差不多两千五百多元。

  这么多钱在南江这样的小城买一套房子应该是足够的。

  毕竟这边的房价和京城不能比。

  但拿一大笔钱在这里买一套房子划不划算呢?江嘉意现在自己也说不好。

  如果是京城,有这样的机会,江嘉意大概率会愿意。

  毕竟那里寸土寸金,好房子永远是稀缺资源。存房子比存金子的性价比高多了。

  但南江真的不好说。

  现在是八十年代初,离正经的改革开放还有好几年。

  离经济高速发展至少还有十年以上时间。

  这期间如果没有意外,房价的变化不会太大,有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先买套房囤着?

  可,如果两个孩子来城里上学,有个住处也是必须的。

  江嘉意想了一路,直到家也没有拿定主意。

  江嘉意带着孩子们回到家,一开门就闻到屋里一阵扑鼻的枣香。

  她快步走进厨房,然后就看到炉子上坐着一锅白米红枣粥,粥里还放了些花生米。

  这粥煮得应该有些时候了,白米都煮开了花,红枣和花生也变得软糯酥烂。

  江嘉意连忙拿过饭勺在里面搅了搅。

  “我刚刚搅过,不会糊锅的。”陆安清听到他们回来的动静,连忙从阳台走了回来,手里还抱着一堆洗好晒干的衣服。

  “你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江嘉意将炉门关得小了些,让粥慢慢地熬着,然后才出声问道。

  这是从初认识时陆安清请她吃了碗煮糊了的红薯稀饭后,江嘉意第一次见这个人下厨房。

  看到他能把一锅粥煮得这么成功,江嘉意心里很高兴。

  之前她接下整个家的家务,那是生活所迫。

  现在已经是两口子了,那家里的活计自然没道理全部都由她一个人承担。

  江嘉意不会不讲道理,男人忙的时候她自然不会去斤斤计较他有没有做家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