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金瓶梅》呀123(2 / 2)

这话说得很自然,毫无违和感,让对方听了如同挠痒痒,相当舒服。</p>

魏鸿儒最后说:“老弟,我唯一的条件是,等见了东西,我不管你何时出手,要按宝贝的大致市场估算价,先期垫付给我这两成信息费,如何?”</p>

“哦,何必这么着急呢?宝贝待价而沽,卖个好价钱,老兄的两成信息费不是可以得到更多吗?”西门盛大惑不解。</p>

“唉,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有些无奈呀。”</p>

魏鸿儒当然不会告诉西门盛,他的儿子在加拿大留学后就了业,妻子与他假“离婚”之后,带着他的大部分资产,也已移民到加国。他本来也早就打算逃之夭夭,可是,这笔富可敌国的财富,弃之实在可惜呀。</p>

正在他犹豫不决之时,恰恰遇到景州新区的开发建设,无疑,这是天赐良机。与西门盛合作,放手一搏,就圆了自己多年的发财梦。届时,让西门盛把信息费直接打到妻子的账户上,他魏鸿儒就可以脚下抹油,溜之大吉了。</p>

西门盛左思右想,觉得很合算,就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p>

大事敲定,二人举杯相碰,一饮而尽,以表庆贺。</p>

放下杯子,西门盛随口问道:“魏院长,景州新区的地块,河东内外瞩目,拿地恐非轻而易举,老兄盘踞省城多年,何妨给我指点一二,或者,有得力的社会关系,助我一把。毕竟,咱的大买卖,前提是得顺利拿到这块地,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啊。”</p>

魏鸿儒摇了摇头,说:“西门老弟,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此言差矣!”</p>

西门盛颇为惊讶:“噢?魏兄何出此言?”</p>

“你我兄弟的这桩大买卖,要想安安全全,就必须唱好双簧。老弟是企业家,在前台摘牌拿地,我呢,只能藏在背后,给你使劲。我一个文物专家的身份,上蹿下跳去托人拿地,岂不令人生疑?是否有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呢?我要是被怀疑成‘隔壁的阿二’,岂不坏了咱的大事?”</p>

“魏兄说的倒也是。”西门盛点点头,说,“那好吧,我来想办法。”</p>

撇开了景州新区拿地的话题,西门盛随意问道:“魏院长,你是咱河东名人,在文化圈里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能否给我引荐一位研究《金瓶梅》方面的专家?”</p>

这个话题转的很突兀,魏鸿儒怀疑听错了,被问得一愣,就再次确认道:“什么?你说什么?《金瓶梅》?”</p>

“对啊,就是明末那个兰陵笑笑生,写的世情小说《金瓶梅》啊。”西门盛解释道。</p>

魏鸿儒疑惑着看向西门盛,说:“这个你不用解释,我怎么会不知道呢?西门老弟,我们的大生意,与《金瓶梅》好像扯不上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