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得意门生143(2 / 2)

在宋正道上学的第二年,学校给中文系一名晋升副教授职称的指标。符合条件的讲师,只有俩人:陈宏文和李之懿。巧的是,李之懿也教古代文学,她对打打杀杀的《水浒传》不感兴趣,而是对《金瓶梅》一书情有独钟。</p>

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比较正统,《金瓶梅》这本“禁书”难登大雅之堂,人们还存在许多偏见,所以,李之懿的研究只能是私下里“踽踽独行”,不可能像陈宏文那样,课堂上俯拾即是地举例,更不可能在学生中发起什么兴趣小组。</p>

职称评定当然以实力说话,双方都拿出了各自的科研成果。</p>

李之懿提交的是她发表在《京华大学学报》上的一篇论文,而陈宏文提交的是在另一个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两篇论文,一前一后,李之懿的比陈宏文的早一个月刊发。</p>

更巧的是,俩人的论文,内容上撞了车,观点也极其相似,似乎英雄所见略同。</p>

这本来也正常。众所周知,《金瓶梅》原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一段故事敷衍开来,前十回与《水浒传》是重合的。俩人的论文,恰恰写的都是这段内容。</p>

李之懿向系里反映说,陈宏文抄袭自己的论文。李之懿言辞很激愤,说,没想到,象牙塔下也有这么无耻的人,怪不得他的体重越来越轻,原来,他不要脸,也没心没肺啊……</p>

陈宏文和李之懿,都是业务骨干,为了职称晋升,俩人互掐,弄得系领导很为难。这件事,当时已传遍校园,成为师生中的一个笑话。</p>

学术论文,是否抄袭,本来就不好判定。那时候没有电脑,可以检索字数重复率之类的手段,就更让人雾里看花了。</p>

就在系里即将上报学校的前夕,李之懿拿出了自己手写的论文底稿,证明了自己的学术成果。</p>

那个时候,电脑比大熊猫都稀少,论文都是手写的。</p>

而陈宏文却恰恰拿不出自己的底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p>

怎么回事呢?本来他是保存着的,毕竟是自己的心血啊。邮寄投稿前,他记得专门誊写了一遍,精心保留着的呢。可是,两个月前,他曾搬过一次家,当时,好几个学生去帮忙,忙乱之中,那份底稿给倒腾丢了。</p>

事实胜于雄辩。舆论立刻形成了一边倒,似乎陈宏文确实是个小人,偷窃了女同事的学术成果。那一天,陈宏文度日如年,他能感受到,同事们投来的异样的目光。</p>

中文系主任找到陈宏文,说,陈老师,明天就要上报学校了。如果你也能拿出底稿,你们俩的论文难分伯仲,系里也无法判定,就把你们二人同时报到学校,让职称评定领导小组去裁决。如果你拿不出来,系里只好上报李之懿老师了,你得谅解一下。</p>

陈宏文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在家里,他翻箱倒柜,几乎把家翻了个底朝天,可哪里有底稿的影子!</p>

就在这个时候,宋正道出现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