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者_分节阅读_第472节(1 / 2)

  经过这段时日的苦修,他已经将《三魂九炼》修炼到了极致,如今已能清晰感应到眠巫境界的瓶颈所在。

  不远处,夕影将果果抱在怀中,一只手轻轻抚摸着它背上的毛,望着准备突破的袁铭,最后叮嘱道:“若是发现不对,我会强行帮你驱散心魔。”

  心魔劫不会影响他人,因此夕影倒也不需要离开太远。

  袁铭朝夕影递了一个安心的眼神,随后便默默闭上眼,开始尝试心境上的最后突破。

  他识海的魂力尽数调动,按照一个奇妙诡异的方式运转,意识逐渐昏沉。

  袁铭并未阻止这一切,很快陷入了沉睡。

  ……

  大晋,曲绛,相国府。

  夜色已深,然而袁铭依旧坐在书案前处理着文书。

  作为大晋相国,袁铭虽已位极人臣,但从来也没有考虑过纵情享乐,而是将全部心神都扑在了政务上。

  为了天下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便是多熬几个时辰,又能算得了什么?

  “哒,哒,哒”

  屋外,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忽然响起,守在门口的护卫动了动,确认了来者的身份后,便让他进了屋内。

  “袁相国,有陛下口谕。”来者正是刘天明的贴身太监张公公。

  袁铭抬起头,神色紧张起来:“张公公,可是宫中发生了什么大事?”

  张公公摇摇头,从袖袍中取出一封奏折,放到了袁铭桌上。

  袁铭看到奏折封面上那熟悉的笔迹,面色瞬间阴沉起来:“这是我今天呈上去的折子,陛下为何要专程让张公公你退回来?”

  “袁相国,陛下说了,您的这封折子用意是好的,只是大规模推广灵根检测,这件事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长春观不会同意的。”张公公叹了口气。

  “这是为何?我大晋千千万万的子民,不知有多少拥有灵根,却苦于没有渠道踏足仙途者,若朝廷出面,统一为他们组织灵根检测,各大宗门不就能得到更多弟子,此事百利而无一害,怎么会得罪人呢?”袁铭皱眉。

  “唉,袁相国,您想啊,我大晋百姓虽远超千万,但有灵根者万不存一,其中又以四灵根和三灵根的最多,就比如您……咳咳,总之,这些人,长春观是不要的,只能被其他宗门收去,因此统一检测灵根对长春观而言,没有什么利益可言,更何况,长春观——乃至整个大晋,大大小小的修仙家族不知有多少,他们族中也有资质不佳的子弟,便是为他们提供弟子名额都不够,哪还有空余分给有灵根的平民百姓?”张公公摇了摇头。

  “荒谬,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却因为这些修仙家族反对,便施行不下去?我大晋到底是天下人的大晋,还是他们的?”袁铭怒道。

  “袁相国,慎言。”张公公大吃一惊,慌张地望了望左右,小声提醒道。

  见状,袁铭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心情:“既然施行不下去,这封奏折,陛下驳了便是,为何还要让你专程送来?”

  “陛下的意思,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袁相国您亲自将奏折烧了为好,以免被长春观的人听到风声,暗中对你不利啊。”张公公又压低了几分声音,说道。

  袁铭注视着奏折,沉思良久,终于亲自动手取来火盆,将奏折掷了进去。

  张公公亲眼目睹奏折烧成灰烬,也松了一口气:“恕咱家直言,袁相国,以后类似的奏折还是少上,免得陛下难做,他虽贵为天子,但毕竟还有长春观压在上面,有些事,也是身不由己。”

  袁铭面无表情,喃喃自语:“天明虽然贵为皇帝,仍然被无形锁链禁锢,并不自由。”

  张公公点点头,正准备转身离去,走到门口时,却又鬼使神差地说了一句:“袁相国,真要说的话,这大晋,其实是长春观的大晋,我等凡人,岂能与他们这些仙人相抗衡?”

  袁铭不答,待张公公离开后,他又翻看起书案上的奏折,却迟迟没能看下去一个字。

  数十年之后,刘天明晋升筑基,将皇位传于长子,进入长春观苦修,袁铭趁机彻底执掌朝纲,联合除长春观外的各大宗门,再度上疏,请开仙科,用以选拔民间的修仙人才。

  一时间,朝野震动,却无人出面阻拦,正当众人皆以为木已成舟之时,长春观派结丹长老亲临曲绛,国师玉壶出手将袁铭擒下,关入天牢,仅一日后,便定下谋逆罪名,当街问斩。

  据传,临死前,袁铭无喜无悲,当街喝问国师玉壶,为何不肯为天下苍生降下仙缘,玉壶不答,只是急命侩子手动手处斩。

  袁铭虽身死,但他的事迹与志向却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广为流传。

  如此又是数十年过去,大晋民间冒出了许多不知跟脚的散修,各大宗门也暗中联合,共同掀起了反抗长春观的浪潮。

  ……

  南疆。

  曾经的碧罗洞已被破晓散盟彻底覆灭,而身为凌宋华关门弟子的袁铭,则早早得到消息,同火炼堂的师兄弟们一块,避开了那关键一战。

  战后,袁铭告别李追和师傅凌宋华,独自踏上了寻回记忆的旅途。

  他几经辗转,在机缘巧合下晋升筑基,回到中原后又经历了数年光阴,方才回到曲绛,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然而,即便与父母朝夕相处,他却依旧没有寻回当年丢失的记忆,数年之后,他便又离开曲绛,回到了南疆,重新找到了李追和凌宋华,讲述了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同时提出了一个请求。

  “李前辈,师傅,弟子斗胆,想要重建三星山,不知可否请二位出面担任长老,也不必事事操劳,只需挂名即可。”袁铭拜道。

  李追沉默,凌宋华则直接开口问道:“你既已在中原寻到父母,又有一个身在长春观的兄弟,为何还要回到南疆来另起炉灶?待在中原大宗,岂不比在这里受苦来得痛快?”

  “弟子天资不佳,纵使承了刘天明的人情留在长春观,终其一生也不会有什么成就,况且弟子出身兽奴,最知南疆北域散修与凡人的痛苦,纵使碧罗洞已然覆灭,可其他四家宗门又能比碧罗洞好到哪里去?弟子回来,也只是想给南疆北域众修多一种选择,也为这里的凡人百姓带来文明与教化。”袁铭解释道。

  李追叹了口气:“你想要做的事很难,即便有我们支持,想要在北域立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只要弟子全力去做了,哪怕不成功,也能无愧于心。”袁铭坚持道。

  李追与凌宋华沉默良久,最终同意了袁铭的请求。

  数年后,经过袁铭的不懈努力,终于与其他四家宗门达成协议,三星山重建,由袁铭担任掌门,一众火炼堂弟子纷纷归来,为宗门添砖加瓦。

  通过在中原的关系,袁铭建立宗门后,便迅速拉拢了青岩会,借助他们的名号,又花了数年功夫,才终于在南疆北域站稳脚跟。

  随后,他广泛招揽门人弟子,并专门在治下的各个野人部落设立学堂,教化之余,也发掘出不少修仙种子。

  渐渐的,三星山的势力在袁铭的主持下庞大起来,但也因此惹来了青岩会的觊觎,好在关键时刻,袁铭晋升结丹,当众击败青岩会会长,恩威兼施,最终反而吞并了青岩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