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轮回35(1 / 2)

马喆不是什么圣母婊,没有所谓的名人光环,一个铁铉还不值得他拉下脸面去营救。

对于朱棣提出的保障朝廷军队后勤这件事,马喆答应的很痛快,兴化别的不多就是粮食多。

兴化对外贸易,除了金银珠宝、以及少量的香料之外,很少有需要的东西。

因此每一次前往南洋交易的货船回来,除了拉回一船船的金银之外,大部分货船拉回来的都是粮食。

这么多的粮食不能一下子投入到市场上,不然对种地的百姓来说是巨大的冲击,毕竟谷贱伤农这样的道理马喆还是很明白的。

只要朝廷付钱,要多少粮食,兴化都能弄来,马喆也很清楚,大明现在是大乱刚刚结束,缺粮是暂时的,等到天下安定下来,明年就不再有缺粮的担忧。

答应朱棣的借贷给朱棣什么,怎么定价完全是兴化说了算,这笔买卖怎么算都不亏。

谈完了征倭以及北征的合作事宜,正事谈完了二人开始闲聊,朱棣想到二人第一次见面还没有说完的税赋问题,再次开口问道:“马先生,上一次朕与先生相谈甚欢,对于赋税问题,朕还有一些不明之处,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陛下请说,晚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首先按照马先生所说,朝廷按照土地征税,那么如何体现朝廷对读书人的重视,若是读书人都不愿出仕做官,朝廷又如何是好?”

马喆嘴角微扬,冷笑道:“陛下,这天下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愿意当官的,什么时候也不缺当官的。当然以地征税,肯定会损害读书人的利益,他们进行反扑是一定的。

对于这一点,朝廷只要让天下百姓都成为读书人,朝廷规定凡是适龄儿童都必须读书,不读书就是违反朝廷律令,官府有权对儿童父母处罚。

这又牵扯到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比赋税更加复杂,想要讲清楚就算专门写一本书都不够。以大明目前的财政状况,想要做到全民教育的程度难如登天。

因此教育问题暂时还无法考虑,大明现在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积累财富,国家积累足够多的财富底蕴之后,说难听点儿,就算后世子孙败家,也能多败几年。

积累财富又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对内实施重税,强力压榨百姓的剩余价值,这种情况一般是在极端的条件下才会实施,属于玩儿好了脱胎换骨,玩儿不好改朝换代。

一个是对外扩张,向外要财富,比如我们将要实施的征倭计划就是一种,把板子打在别人身上,总好过打在自己身上。”

“朝廷轻徭薄赋,少起战端,慢慢积累不行吗?”

“不行!”

马喆果断地摇头道:“上一次我们讲了宗室优待将会导致朝廷财政破产,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后果,今天晚辈要说,就算朝廷取消了所有人的优待,都是一视同仁,历代皇帝个个都是勤政爱民,社会若是不发展,早晚都会自爆而亡。”

朱棣吃惊地问道:“这是为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