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争锋41(1 / 2)

朱棣是一代雄主,怎么会受朝臣的要挟,见古朴以辞职相挟,立刻冷笑道:“朕准了!”

稍微停顿了一下,朱棣继续道:“另外给朕拟旨,从今日起,任何官员不到年龄,无重疾,敢上疏请辞,立刻削去功名,补缴赋税徭役,既然不愿为朕效力,那就不要占朝廷的便宜。

这份旨意给朕刊载邸报,分发天下,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朝廷不是你想进就进,想走就走的地方。”

古朴一屁股坐在地上,他没想到朱棣竟然做的更绝,直接对他釜底抽薪。

若是朝廷收回他家族的一切优待,再逼着家族补缴赋税徭役,用不了几年整个古家就会分崩离析,家道中落。

他怕了,比皇帝将他下诏狱还要害怕,这不仅关乎他个人生死荣辱,更关系着他的家族兴亡。

古朴瘫倒在地不停叩首:“微臣知罪,祸不及家人,还请陛下放过臣的家人。”

“朕何时要难为你的家人,既然不愿为朝廷效力,朕收回朝廷对你的优待,有何不对?朝廷凭什么还要给你优待?

还是说没了朝廷给你的优待,你家就活不下去了。”

朱棣的冷酷处置,让花厅内的群臣噤若寒蝉,谁也不敢开口说话,这时马喆悠悠开口道:“一个人对社会有贡献,理应给予优待,但这个优待仅限于其个人,而不牵涉其家人。

而且优待应以名誉、地位、金钱作为奖励,而不是用免税的方式,尤其大明还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这样做不是给予优待,而是在挖国家的根基。

既然国家是以土地为税基,那么任何人敢在土地上做文章,都是在挖国家的根基。”

朱棣略微一想也就明白了马喆的意思,既然这天下都是皇帝的,那么天下可以征税的土地就是皇帝的,若是有人把属于皇帝征税的土地,变成不能征税的土地,可不就是挖皇帝的墙角。

“是不是朝廷对功臣的赏赐,包括对朝臣的优待都应该折算成钱粮给付,如果进士免税的土地是二百亩,那么就应该将这二百亩土地的免税额度转化成钱粮与俸禄一并发放。”

“就是如此,国家对功臣、朝臣的优待并没有改变,但是赋税的主动权却在国家手中,朝廷只要查一查黄册就知道谁家有多少土地,该征多少税。

而不是在征税的时候,还要先考虑一下哪一家需要征税,哪一家是需要免税。”

“陛下!马知州此言甚谬,既然是赏赐出去的钱粮,朝廷收回来,再赏赐出去,一里一外多了多少民力,征税需要民力,给朝臣发放赏赐也需要民力。

更为紧要的是本来免税的土地在原籍,朝廷只要不去征收这部分土地的赋税即可,既不用动用胥吏征税,也不用征发民夫向朝廷解运。

更不用再向朝臣发放一次赏赐,如此节省了多少民力。偏偏马知州巧言令色非要多费民力,只为打压读书人,其心可诛。”

马喆抬眼去看说话之人,只见说话之人很年轻,看样子只有而立之年,唇上留着短须,颌下并未蓄须。看面相长得五官端正,相貌堂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