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道衍(2 / 2)

“郑和,孤听老和尚回来说,兴化军对孤与自己老和尚有很大的敌意,这是怎么回事?”

郑和抬头看了一眼坐在朱棣身旁的姚广孝,欲言又止。姚广孝看出了郑和的为难,大概猜出了接下来要说的话与自己有关。

于是避嫌地起身向朱棣告退,朱棣拦住他道:“老和尚,你我之间还有什么不能听的,你在场正好也能帮着孤分析一下利弊。”

说着又对郑和道:“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对老和尚说的,你就直接说吧。”

郑和为难地说道:“殿下,道衍大师!不知道衍大师与兴化有什么仇怨,似乎兴化上下无人喜欢道衍大师,内臣悄悄问过宋时明,为何对道衍大师如此有敌意?

宋时明回内臣:‘以一己之私利挑动天下大乱,只为满足自己所学能够得到施展,若姚广孝这样的人多了,这天下还有宁日吗?

今日姚广孝能送给燕王一顶白帽子,挑动燕王造反,明日姚广孝的嫡传弟子就有可能送给燕王子弟一顶白帽子,挑动燕王的子弟造反,朱家人难道想每一代的继位都要在兵凶战危中度过。

每一次战乱最受伤害的都是黎民百姓,多少百姓因为姚广孝的一己之私流离失所,死于非命,这样的人难道还要将他奉为上宾吗?’

宋时明的话代表着马喆,可以说马喆对道衍大师非常反感,马喆包括兴化上下都有着很浓烈的民本思想,偏偏他们又行法家那一套,凡事讲依法度行事,听起来非常的矛盾。”

郑和说完这番话,姚广孝算是明白了,这话可是赤裸裸的在挑拨燕王与自己的关系,这要是燕王怀疑自己在培养传人,接下来会蛊惑自己的子弟造反,他姚广孝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这个时候表忠心是没有用的,也许越是表忠心越是起到相反的作用,姚广孝已经下定决心,燕王一旦登基坐上皇位,自己就躲进寺庙再也不问俗事。

宋时明的话也许有些刻薄,但却是事实,自己挑拨燕王造反就是想实现胸中所学,至于为此造成的杀孽,只能以后常伴青灯古佛赎罪了。

至于燕王容不容得下自己,对于自己这样满身罪孽之人,死也许是最好的结果。

与姚广孝的沉默应对不同,朱棣对此嗤之以鼻,淡淡开口道:“孤若是没有反心,老和尚就算说的天花乱坠也改变不了孤的心意。

孤走上了这条路除了逼不得已,也有不服父皇之心,三位兄长都在父皇之前故去,这皇位太子嫡子雄英也英年早夭,父皇凭什么要将帝位传给一个庶孙。

就算是允熥坐上皇位,孤都不会不服,一个庶子有什么资格坐上皇位。孤就是要让父皇看一看,他选朱允炆就是选错了,是他老糊涂了。

孤不但要夺了朱允炆的皇位,还要打造一个大大的盛世,让父皇看一看没有选孤对大明是多大损失。至于所谓的蛊惑孤的子孙造反,更是无稽之谈,孤不会给后世这个机会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