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推演(一)(1 / 2)

朱棣举着铜管这边瞅瞅,那边看看,越看越是喜欢,越是喜欢就越是心惊。这东西可是军国利器,马喆就这么轻飘飘地送了出来,可见兴化这样好东西还有很多。

看了好一会儿,朱棣才恋恋不舍地将铜管推回去,装进盒子中,对马喆抱拳道:“咱半生都在军营厮混,是个粗人,这东西一看就是好东西,不知这东西可有名号?”

“晚辈称之为望远镜,兴化大匠则说的有些夸张,将这东西叫做‘千里镜’,只能望远几里,何谈千里。然而军中将官对这个名字颇为喜好,丝毫没有把晚辈的话放在眼里,‘千里镜’便成了这东西的名称。”

朱棣轻拍着装着望远镜的盒子哈哈大笑道:“‘千里镜’这个名字好,有了它带兵作战,观察敌情就有更多的选择。

夜不收也不用抵近查探军情,这对夜不收的安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千里镜’这个名字名副其实。马先生送本王如此大礼,本王来的匆忙也没有准备什么好的礼物。

这枚玉佩乃是先帝所赐,就送与马先生,聊表谢意。”

说着朱棣便将腰间的玉佩解下来递给马喆,请马喆收下。

马喆没有推辞,双手将玉佩接过,笑着说道:“长者赐不敢辞,多谢燕王厚赐,这枚玉佩晚辈定当留作传家宝,传之于子孙。”

看到燕王与马喆相谈甚好,姚广孝一颗悬着的心多少放下了一些,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接下来的谈判也会轻松一些。

若是因自己的缘故导致谈判失败,姚广孝觉得自己就是燕王的千古罪人,自己万死难辞其咎。

好在双方见面,马喆给足了燕王面子,以晚辈自称,这让姚广孝心里好受了一些。

谈判进入正题,朱棣率先开口道:“马先生主政兴化,政通人和实乃经世济用的大才,屈居于兴化一地实在是屈才了,本王有意邀请先生入幕,宰辅天下。”

马喆站起身来望着官道旁边一片片已经金黄的稻田,指着稻田问道:“燕王,你觉得这一片片的稻田,最后落到百姓手里的能有多少?”

朱棣虽不知马喆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但他并不是不知民间疾苦的纨绔,面对马喆的问题,朱棣实话实说道:“老百姓一亩地的收成除去种植成本,以及缴纳赋税佃租,能够落在手里三四成都是官吏不贪,地方豪强没有巧取豪夺。”

“既然如此,那么燕王登上大位之后,能否做到减轻百姓负担,让百姓多剩个三五斗?”

朱棣很想拍着胸脯说自己当上皇帝,一定会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可是这话说了他自己都不信,更别说是别人。

就算他当上皇帝,大乱之后,功臣的功劳需要赏赐,残破的城池需要修缮,边墙外的鞑靼需要投入更多的钱粮防御反击。

可以说朝廷处处要钱、这天下不但不能减税,有可能还要加大徭役的征发,可是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不苦一苦百姓又能如何。

“马先生,本王知道先生爱民如子,不忍看到百姓受苦受难,但朝廷如今到处风雨,正是需要大量的钱粮劳役的时候,这个时候也只能苦一苦百姓,等到天下安定,本王一定轻徭薄赋,让百姓恢复生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