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摄影入门33(1 / 2)

陈澍的大学生活刚刚开始,但他已经感受到了摄影专业的魅力和挑战。

在第一周的课程中,陈澍从最基本的相机操作开始。

摄影嘛,如果对自己使用的器械都不了解,又谈何做起呢?

光圈,是相机的瞳孔,决定了多少光线的进入;快门速度,是心跳的节奏,记录下光与影的瞬间交响;ISO,是感光的灵敏度,让相机在昏暗中也能捕捉到光的轨迹。

这些不仅仅是参数的设置,也是是摄影师与光线之间的对话。

而构图,那是摄影的诗学。

“三分法”不只是简单的分割,它是一种平衡和和谐的艺术。

如何让画面呼吸,如何让每一部分都充满力量,这些都是需要考究的。

领导线、对称、框架、视角——这些构图的技巧,就像是写诗的韵脚和节奏,让照片不仅仅是一张静态的图像,而是一个有节奏、有故事的世界。

光线的运用对于摄影来说至关重要,早晨的光线软绵绵的,像是刚睡醒的女朋友,温柔地抚摸着你的脸;黄昏的光线温暖而浪漫,就像是老酒馆里弥漫的琴声,让人沉醉;而那正午的阳光,直接就是个暴脾气,照下来能把人的影子都照跑。

不过这些都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更具体的实践,而带他们摄影课的,正是他们的班主任,叶吉平。

“大家一定要把笔记做好,我现在讲的,可是课本上没有的,都是我这些年拍照拍出来的经验。”

他的讲课就像他的人,一股子不走寻常路。

特别爱爱絮叨,但絮叨的都是些有的没的,偶尔夹杂着几句金玉良言,让人不得不认真听。

他指着投影仪上的照片,那些都是师哥师姐们的杰作。

“你们啊。”叶老师继续说,“现在还达不到这样的高度,所以你们得回去,把我布置的作业做好。这周的作业,每人拍摄十张对角线构图的图片。用手机,用相机,随便你们,但得想好了再买。”

提起这个,陈澍早就察觉到毕十三的生活似乎有些拮据。

毕十三连一部手机都没有,所有作业都得依靠电脑来完成,这让陈澍心里颇不是滋味。

他心里暗想,得找个办法帮帮这位兄弟。

宿舍里的肖海洋,因为留级两年,对学校周边的情况了如指掌,比谁都要熟悉。

陈澍找到他,没有直接提及毕十三的困境,而是说想了解一下学校周边的环境。

肖海洋二话不说,拍着胸脯表示愿意带他去见个“懂行”的人。

黄雁武,一个大三的学长,和肖海洋已是老朋友。

他对学校周边的一切都了然于心,带着陈澍四处转了一圈,让他对电子市场的行情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陈澍的脑子飞快转动,突然想到了团购这个点子。

2014年初,团购还是个新鲜事物,陈澍觉得这绝对是个省钱的好方法。

班里那么多同学都要买相机和电脑,如果一起购买,肯定能得到不少优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