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离开(1 / 2)

宴席散后,许家三个儿子围着父亲许辉,大儿子许敏问道:“陈兴不及弱冠,父亲为何如此看重?”

许辉道:“我等逃亡,一路坎坷,你我皆有所见有所感。当日赵家强抢君儿,为陈兴家仆所救,得罪赵家。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呢?”

许敏道:“备上厚礼,带上犯事奴仆,去给赵家赔罪”。

许辉道:“没错,还可能因为赔罪而打骂甚至杀掉奴仆,这是我们认为正常的处理方式。但陈兴他没有。他单身入赵家,事后也没责罚犯事众人”。

三儿子许昂道:“那是他有周家的书信,如果我有,我也能这样处理”。

许辉摇头道:“我相信就算没有周家的信,他也会这样处理。何况他能让周二爷写信,不正说明他背景强大吗?陈兴其岁不过十载,其言行可见仁勇;卖鱼获利后,亦会给奴仆奖励,可见其不是贪功重利之人,他日陈兴富贵,我等亦能沾光。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在他还没成长起来投靠最好”。

听完许辉的话,众人才明白许辉的考量。便不再质疑许辉的决定。

许辉的考量陈兴不会知道,陈兴也没想到自己的行为会被人这样解读,他只是按照前世的惯例去做事,毕竟40年的观念,不会一下子改变过来。手底下的人惹事,那作为上司就要出面去平事。如果只想着拿属下顶罪,迟早会离心。

这时的陈兴还觉得此行收获满满,正在沾沾自喜呢。

徐盛回到家中,把这两天发生的事告诉了父亲,并且说了许辉一家投靠陈兴的事。徐父听后对徐盛说:“大汉式微,黄巾、诸侯皆借势而起,天下纷乱。徐家受大汉恩惠,世代躬耕于徐州,家中略有薄资,盛儿自幼熟读兵书,当为汉室用命,不可贸然投靠他人”。

徐父的想法其实也能理解,在这个时代他算是个中产,没有上层的野心,也没有底层的困苦。这个阶层对汉室的忠诚度反而是最高的。

临行前一天,陈兴带礼物来徐盛家拜访,主要是想跟徐盛搞好关系。他知道自己现在实力不足,没办法给徐盛一个好前程。但徐盛是目前他能遇到的唯一一位叫的出名字的猛将,如果日后要参与争霸,徐盛就必须争取一下。

徐盛一家热情的接待了众人。午后陈兴便带人告别了徐盛一家。临走前,陈兴对徐盛说道:“徐兄,我回去以后便会扩大捕鱼。但以莒县二十多万的人口,恐怕不足以消化我捕鱼的数量。而如今我人手不足,扩大捕鱼,便不能对外开拓买卖。徐兄有合作的意愿吗?”

徐盛惊讶道:“不知陈公子打算怎么合作呢?”

陈兴见鱼儿上钩了,心想:前程我目前给不了,金钱还是能给的,先用利益维护着关系吧。开心道:“我把鱼从海曲运到莒县,我在莒县卖12钱一斤。我以5钱一斤卖给你,徐兄组织人手去莒县以外的地方售卖。你可以至少净挣7钱一斤”。

徐盛大喜,他刚到及冠之年,在家中只能照顾田地,正想找点事情做,连忙开口道:“多谢陈公子厚爱,盛当尽力而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