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2 / 2)

曹操爱才,关羽离他而去让他深感遗憾,曹操发现这个骑着白马的家伙太神勇了,闯入他的地盘如入无人之境,他帐下的这些大将无人能敌,此人武艺绝不在关羽之下,若能把他收为己用,可弥补失去关羽之憾矣。于是,曹操传令下去,不准放箭,要活捉赵云,谁伤了赵云,军法从事。

曹操的这个命令把曹军将士们给整不会了,他们束手束脚:上前和赵云单挑吧,又没人打得过赵云,即使有不怕死的上前单挑,还不能伤了赵云,这仗怎么打?上前单挑明摆着就是送死啊,还不能放箭。曹操的那个军令成了赵云的护身符!

赵云带着阿斗回来之前,有人给刘备打小报告,说赵云临阵脱逃,投奔曹操去了,刘备压根不信,说:“子龙决不弃我走也”。

在长坂坡战役中,赵云很拉风,张飞表现也不俗,张飞这次居然用疑兵之计把曹操吓的退兵了。他命令士兵砍下树枝,拖着树枝在树林里来回奔跑,搞的尘土飞扬,一贯稳慎的曹操以为张飞在树林里设有很多伏兵,不敢进军,引兵退去……后来,刘备、关羽、诸葛亮知道了这件事,对张飞一顿猛夸!罗贯中给张飞加的另一场戏就太夸张了,他一声大吼,居然把曹军一员大将吓的肝胆俱裂,翻身落马,倒地身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戏最多: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七纵孟获、七星坛祭东风、白帝城托孤、誓师北伐、秋风五丈原……诸葛亮羽扇纶巾、儒雅大度、神机妙算、尽忠报国、鞠躬尽瘁的形象深入人心。

《三国演义》是一群英雄艰苦卓绝的奋斗史,罗贯中虽有尊刘倾向,但是,他对其他人物的刻画还算公正。虽然曹操说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超级狠话,罗贯中也写了他的有很多优点;诸葛亮北伐,司马懿采用“贴身紧逼、坚决不先下脚”的战术,以逸待劳,把诸葛亮耗的油尽灯枯。虽然诸葛亮是司马懿忌惮的对手,但是,司马懿对诸葛亮很敬畏,由衷钦佩诸葛亮:诸葛亮设空城计吓退他后,他对诸葛亮的胆识大为叹服,当他得知诸葛亮仙逝后,甚为惋惜。

三国历史,风云变幻,英雄辈出,涌现出了十大风云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司马懿、荀彧、袁绍、孙策、周瑜。

江东小霸王孙策创业初期,在江东疯狂抢地盘,要不是他在江东割据,曹操极有可能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

孙权在失去淮河防线的情况下,打出了南方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防御战绩。但是,让他感到窝囊的是,合肥和襄阳这两个桥头堡,他一辈子都没拿下来。孙权左右历史的战役只有赤壁和襄阳这两大战役,一次决定了曹操的上限,一次决定了他自己的上限。

周瑜终其一生,为东吴呕心沥血,他力主抗曹,在赤壁之战中,他作为主指挥官,大败曹操,居功至伟。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三国鼎立。

关羽忠肝义胆,义薄云天,襄樊战役是他的滑铁卢,最后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关羽的死让刘备改变了蜀国的既定政治方针,刘备不听赵云和诸葛亮的劝阻,为了给关羽报仇,决意征伐东吴,结果大败,蜀国元气大伤,损失惨重。

刘备有皇家血统,虽然家道中落,但有鸿鹄之志,有本钱的时候当主角,没筹码的时候当配角;他是坚韧不拔的创业者,他奋斗的足迹从东北辗转到西南,最后创业成功,建立了蜀国。

袁绍是三国早期的男一号,他稳扎稳打,扩充地盘,成为乱世中的雄主,袁绍和曹操相爱相杀,他是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

荀彧是颍川士族集团中的代表人物,他和曹操像当今企业里的两个最重要的创始人,曹操负责募兵,攻城掠地,统筹全局;荀彧负责给曹操招募谋士,广揽人才,给曹操出谋划策。

司马懿老谋深算,他在晚年发现有机会取代曹魏,装病麻痹曹主,暗中培植势力,他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大权在握,他的孙子最后成功摘桃,三国归晋。

诸葛亮是人臣典范,他在出山后助刘备建立了蜀国。诸葛家族是风投高手,诸葛三兄弟分侍三国: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尽忠报国,尽管阿斗昏庸无能,他也没有取而代之之心,身为丞相的他为了完成刘备的遗志,为了蜀国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是孙权手下重臣,为孙刘联盟抗曹做出了重大贡献,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在曹魏官至征东大将军。

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他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挟天子以令诸侯,确立了绝对的政治优势,天下十三州,他占有九州半,他是魏国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多才多艺,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他的诗大气磅礴,有王者之风!

魏武挥鞭、诸葛逆天、司马谋国。曹操开创了三国时代,诸葛亮承接了这个时代,司马家族收尾了这个时代。

返回